和怀英雪诗(其二)

纵赏钩帘面远山,蟹螯谁复问尖团。

飞花空自嫌春晚,折竹应当念岁寒。

句法一如冰柱险,书斋坐怪玉壶宽。

固知柳絮因风起,何事青天亦受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纵然欣赏着窗外远山的景色,又有谁还会关心那如弯月的蟹螯呢。
花瓣飘落,只觉得春天已晚,想起寒冬时节折断的竹子,不禁心生感慨。
诗句的结构如同冰柱般危险,书房中的我感到书斋的空间过于宽敞。
我当然明白柳絮为何随风飘散,但为何连青天也仿佛被漫天飞舞的雪花覆盖?

注释

钩帘:窗帘或帘幕,代指窗外景色。
远山:远处的山峦,象征着远方或自然美景。
蟹螯:蟹的大钳子,这里比喻事物的形状或特点。
尖团:形容蟹螯的形状,尖锐的部分和圆润的部分。
春晚:晚春时节。
岁寒:寒冬,形容艰苦的环境。
冰柱险:比喻诗句的艰深或结构的复杂。
玉壶宽:形容书房空间大,也可能暗指心境开阔。
柳絮:春天的柳絮,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无定。
漫:弥漫,这里指雪花满天飞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和怀英雪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描绘一个春末时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纵赏钩帘面远山,蟹螯谁复问尖团。" 这两句通过“钩帘”和“远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意境。诗人在欣赏窗前挂着的带有花纹的帘幕和远处的山景时,并没有人询问那些细小而尖锐的事物(蟹螯),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琐事的心态。

"飞花空自嫌春晚,折竹应当念岁寒。"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春天的花瓣纷飞,但诗人却感到春日已迟,而自己也应在此时回忆过去的冬日寒冷,体现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悟。

"句法一如冰柱险,书斋坐怪玉壶宽。" 这两句中,“句法”指的是诗歌的韵律与结构,而“冰柱险”则形容其严谨而不失锋锐。“玉壶宽”则是对书房内环境的一种描绘,表明诗人在宽敞舒适的书房中进行创作。

"固知柳絮因风起,何事青天亦受漫。" 最后两句通过“柳絮因风起”来形容春天柳絮随风飘扬,而“何事青天亦受漫”则是在表达即使是那清澈的蓝天,也似乎在无意间承受了世事的纷扰和混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艺术追求与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怀英雪诗(其一)

路迷应有误随车,望眼楼高莫可涯。

鹤驾鹭涛来浩渺,瑶林琼树出交加。

广寒玉兔翻羞缩,上蔡苍鹰正怒拿。

得句幽人方起舞,夜寒明月在梨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表臣遗诗招归仙隐

客里栖栖叹食艰,桃源也复念人间。

九重鹓鹭思金屋,万里烟尘痛玉关。

节物可怜梅竞出,浪萍长羡鸟知还。

明朝跋马归仙隐,健笔清樽尽傲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彦冲同原仲过交溪桥头

不识交溪路,诗来锦绣重。

閒云时出岫,落日更明松。

叔夜常为锻,渊明亦近农。

喜君机事息,鱼鸟故相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和赏卿席上之韵

翠竹丹枫共一村,诗家得句转清新。

已怜楚地梅知腊,更想隋河柳欲春。

须信成名皆志士,故应行乐属吾人。

请君淬砺斑斑刃,始验儒冠不误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