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大慈山次金左丞韵

大慈名胜旧曾游,路转平湖景最幽。

岩下珠璎时散彩,林间石马尚鸣秋。

昔扶红日勋劳远,今见青山草木稠。

把酒不须评往事,海风吹月上西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月鲁不花的《夜宿大慈山次金左丞韵》描绘了夜晚在大慈山的静谧与深邃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沉淀。

首句“大慈名胜旧曾游”,点明了地点和过往的游览经历,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路转平湖景最幽”一句,通过道路的转折引出一片宁静的湖泊景象,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与美丽。

“岩下珠璎时散彩,林间石马尚鸣秋”两句,运用了珠光宝气与石马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与丰富,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转。珠璎的色彩变幻与石马的秋鸣,既是对眼前景色的细腻刻画,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

“昔扶红日勋劳远,今见青山草木稠”两句,将目光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与时间的长河。这里以“扶红日”象征过去的辉煌与努力,而“今见青山草木稠”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生生不息。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功绩的怀念与对当下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把酒不须评往事,海风吹月上西楼”两句,以饮酒赏月的场景结束全诗。诗人选择在这样的时刻放下对往事的评说,而是沉浸于眼前的美景之中,让海风与月色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宁静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在忙碌与回忆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值得去探索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慈山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11)

月鲁不花(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建孔子庙,延儒士为师,以教后进。历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纳之。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除吏部尚书,迁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刚正称。后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以地为张士诚所有,避往庆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谥忠肃

  • 字:彦明
  • 生卒年:1308—1366

相关古诗词

游育王山

育王名刹古流传,灯火于今几百年。

舍利有光垂半榻,雨花无数散诸天。

铁轮高揭晴轩外,玉几端临宝阁前。

最忆能吟澹游叟,东湖先渡月波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余尝遣仆奉商学士山水图一幅为见心禅师寿又尝与师同宿大慈山和金左丞壁间所题诗韵而师有白河影落千峰晓碧海寒生万壑秋之句故末章及之

慈云高阁起层阴,中有蒲庵老见心。

海内才名通晓苑,江南声誉冠丛林。

寄诗常愧刊文集,送画何烦赠屦金。

前月清游得三友,寒生万壑最能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简见心上人

避地东鄞郭外居,坐无斋阁出无舆。

云山满眼常观画,烽火连年近得书。

坐久颇能评海错,交深多感馈鲈鱼。

论文正欲频相过,门掩清风客到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高节书院

远聘羊裘到汉庭,竟忘龙衮略仪刑。

先生不为干人爵,太史何劳奏客星。

潮上严滩浮海白,山连禹穴入云青。

高风千古成陈迹,唯有荒祠绕翠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