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其三)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

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

历识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汉议尚整肃,胡骑忽纵横。

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

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

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

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

西郊牛酒再,原庙丹青明。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

四郊失壁垒,虚馆开逢迎。

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

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

时观锦水钓,问俗终相并。

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

以兹报主愿,庶或裨世程。

炯炯一心在,沈沈二竖婴。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

飞旐出江汉,孤舟轻荆衡。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

空馀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郑公如贵重的瑚琏,华岳般的金天晶
早年他还是孩童,已闻名于世有才名
他是杰出的贤者,又见到他清瘦而高尚
他胸怀大志,欲取将相位,对待朋友却谦恭
读书过百卷,下笔惊人,见识超凡
不满足父亲的期望,常为正义抗争
汉朝的议论崇尚严肃,胡骑却肆意横行
他的消息从河陇传来,人们纷纷询问公卿
未料皇帝出行,他涕泣风中,心怀悲痛
他受命剑阁道,拜见皇帝于萧关城
他在云台孤独,沙塞的旗帜飘摇
国家使者稀少,胡笳鼓声触动皇家情感
壮士们目光交汇,忠臣心中愤愤不平
他深思贞观之治,推行岐阳之策
感动天下,收复两京,功绩显著
西郊祭祀牛酒,原庙画像鲜明
辅佐者荣辱起伏,如匡衡、卫青般命运多舛
他四次登上会府之地,三次执掌华阳兵权
京兆只剩柳色,尚书府内无人声
乌鸦早晚聚集,白马不再横行
蜀人敬爱他如诸葛,文翁的教化在他手中完成
他来时雪山增重,他去时雪山轻盈
记室得到何逊,韬略延揽子荆
四方失去屏障,空馆敞开迎接
堂上指点图谋,军中奏响玉笙
虽有成都美酒,忧国之心只浅尝
常观锦水垂钓,深入民间了解风俗
期待犬戎灭亡,百姓仓库满是粮食
以此报答君恩,或许能有益于世道
他一心忠诚,却被小人困扰
颜回英年早逝,贾谊忠诚却不得重用
他的灵柩过江汉,孤舟轻行荆衡
马融的笛声已空,只能惆怅遥望龙骧墓
只剩下老宾客,身披官服内心愧疚

鉴赏

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英雄豪杰胸怀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情形。诗中通过对郑国公严武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黑暗的不满。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这四句以精致的笔触描绘了郑国公严武的高洁品格和非凡才能,从小就声名远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诗中接着描写郑国公不仅在道德上高洁,而且在才华上卓绝,每次开口都能洞察时局,选拔将相,对待朋友极为谨慎。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历识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这几句强调郑国公博学多才,一卷书卷即可读毕,更能一挥而就,让四周的人都感到震惊。他对待国家大事如同亲生父亲一般,深恶不正之风,不断力争。

"汉议尚整肃,胡骑忽纵横。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这里诗人通过汉朝的严整肃穆和胡人的骤然入侵,反映出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情形,以及人们对于英雄豪杰如郑国公那般人物的迫切期盼。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诗人表达了对郑国公离去的不舍和悲哀之情,以及他受到朝廷征召,前往剑阁、萧关等地为国效力的敬仰。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这几句描绘了郑国公在边疆的孤独和壮丽,以及他对国家江山社稷的深厚感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诗中强调了豪杰之士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忠诚之士心怀不平,以及他们在讨论国家大计时的决断和勇猛。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原庙丹青明。"

这几句表达了郑国公的英雄事迹激励天下,让两京(长安、洛阳)都得以安宁,以及他在西郊举杯畅饮,于原庙中留下的丹青色泽。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诗人赞美郑国公曾多次受到朝廷的恩宠与器重,最终在会府的地位上得到尊崇,并且三次掌握着华阳的军权。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此处描绘了郑国公在京城和兆域中的威望如同空中柳絮一般,而他的尚书之职却是无人能及的高位,群乌自愿随侍左右,白马也暂时不再奔驰。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诗中表达了郑国公与诸葛亮这般蜀中贤士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像文翁一样具有教化之功。他在雪山中的行动重如泰山,而离去时却轻盈自如。

"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四郊失壁垒,虚馆开逢迎。"

这几句赞美郑国公的记室(一种官职)得到何逊的遗风,而他的后代子孙都继承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国家边疆虽有损毁,但在他的领导下,虚设馆所,欢迎四方贤士。

"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

诗人描绘了郑国公在堂上指挥如画,在军中吹奏玉笙之美,而他对于国家的忧虑,只是细细地倾诉。

"时观锦水钓,问俗终相并。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

这几句表达了郑国公时常眺望锦水之美,询问百姓之情,而他的心愿是等到犬戎(胡虏)被消灭之日,人们都能藏富于家。

"以兹报主愿,庶或裨世程。炯炯一心在,沈沈二竖婴。"

诗中表达了郑国公用自己的忠诚和才华回报君王的期望,希望能够为后世留下光辉的事迹。他的一颗忠心始终如一,而他的品格高尚,如同沉稳坚实的巨石。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飞旐出江汉,孤舟轻荆衡。"

这几句赞美郑国公的颜回和贾谊之忠诚虽被无情岁月所摧毁,但他们的忠心依旧如初。他如同飘逸的帆船,从江汉出发,轻盈地越过荆棘丛生之地。

"虚无马融辱,卫霍竟哀荣。"

诗人再次赞美郑公在朝廷中的威望和器重,以及他对于国家边疆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郑公事迹的回忆和歌颂,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忠诚、勇猛、教化等品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八哀诗(其五)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多藏秽。

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往者武后朝,引用多宠嬖。

否臧太常议,面折二张势。

衰俗凛生风,排荡秋旻霁。

忠贞负冤恨,宫阙深旒缀。

放逐早联翩,低垂困炎厉。

日斜鵩鸟入,魂断苍梧帝。

荣枯走不暇,星驾无安税。

几分汉廷竹,夙拥文侯彗。

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祸阶初负谤,易力何深哜。

伊昔临淄亭,酒酣托末契。

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

论文到崔苏,指尽流水逝。

近伏盈川雄,未甘特进丽。

是非张相国,相扼一危脆。

争名古岂然,键捷歘不闭。

例及吾家诗,旷怀埽氛翳。

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

钟律俨高悬,鲲鲸喷迢遰。

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

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

子孙存如线,旧客舟凝滞。

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

郎吟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形式: 古风

卜居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圭。

未成游碧海,著处觅丹梯。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又上后园山脚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

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

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

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

逝水自朝宗,镇名各其方。

平原独憔悴,农力废耕桑。

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

于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

朝廷任猛将,远夺戎虏场。

到今事反覆,故老泪万行。

龟蒙不复见,况乃怀旧乡。

肺萎属久战,骨出热中肠。

忧来杖匣剑,更上林北冈。

瘴毒猿鸟落,峡乾南日黄。

秋风亦已起,江汉始如汤。

登高欲有往,荡析川无梁。

哀彼远征人,去家死路旁。

不及祖父茔,累累冢相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又观打鱼

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

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

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

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

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