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楠红叶透帘春,忆得妆成下锦茵。
试折一枝含万恨,分明说向梦中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私园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首句“石楠红叶透帘春”中,“石楠”指的是一种花色浓艳的树木,它的红叶透过窗帘,映照出春天的气息,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上的一种触动。
“忆得妆成下锦茵”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忆得”二字,意味着记忆之深刻,而“妆成”则是一个化妆完毕的女子形象,她或许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寄托,或是某段往事中的重要角色。下方的“锦茵”,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优雅高贵之物,这里可能暗示了过去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第三句“试折一枝含万恨”中,“试折一枝”表达了一种小心翼翼的动作,仿佛是诗人在轻抚着往昔的记忆,而这记忆里却“含万恨”,意味着无尽的忧伤和遗憾。这里所谓的“万恨”,不仅包含了个人的悲欢离合,更可能是对整个时代变迁的一种感慨。
末句“分明说向梦中人”则更显深邃,诗人似乎在用清晰而分明的声音,将这段沉重的往事诉说给那个即便是在梦中的某个人。这“梦中人”或许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个幻影,也可能是一个只有在梦境中才可遇见的人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怀旧之情。
不详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专城书素至留台,忽报张纲揽辔回。
共看昨日蝇飞处,并是今朝鹊喜来。
鹤发州民拥使车,人人自说受恩初。
如今天下无冤气,乞为邦君雪谤书。
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
遮莫雪霜撩乱下,松枝竹叶自青青。
石路泉流两寺分,寻常钟磬隔山闻。
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峦与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