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谒先主庙》由金代诗人周昂所作,通过对先主庙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刘备的深切缅怀以及对英雄故土的眷恋之情。
首联“暗粉陈丹半在亡,短垣残日共悲凉”以暗淡的色彩和残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喻先主庙的衰败与历史的沧桑。陈丹,指古代庙宇中用于装饰的彩绘,此处象征着刘备的功绩与辉煌;而“半在亡”则暗示了这些辉煌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逝,只剩下断壁残垣与落日相伴,共同诉说着历史的哀伤。
颔联“不须古碣书绵竹,自有荒村纪葆桑”转而表达对历史记载的反思。绵竹与葆桑都是古代地名,这里借以比喻刘备的功业与影响。诗人认为,无需通过古碑石刻来记录刘备的事迹,因为他的精神与影响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后人心中,如同荒村中的葆桑一样,虽处荒凉之地,却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刘备精神的永存。
颈联“尘土衣冠曾系马,岁时歌舞亦称觞”进一步描绘了刘备当年的风采与民众对他的敬仰。尘土中的衣冠,象征着刘备曾经的戎马生涯;岁时的歌舞与称觞,则展现了刘备在世时深受百姓爱戴的情景。这一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刘备英明领导下的繁荣景象的怀念。
尾联“不应巴蜀江山丽,能使英灵忘故乡”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巴蜀江山的美丽,本应是激发人们思乡之情的源泉,但在这里却成了促使英灵怀念故乡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一反问,表达了对刘备虽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英雄人物无论身处何方,都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谒先主庙》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作,更蕴含了对英雄精神、历史变迁以及人之情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