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先主庙

暗粉陈丹半在亡,短垣残日共悲凉。

不须古碣书绵竹,自有荒村纪葆桑。

尘土衣冠曾系马,岁时歌舞亦称觞。

不应巴蜀江山丽,能使英灵忘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谒先主庙》由金代诗人周昂所作,通过对先主庙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刘备的深切缅怀以及对英雄故土的眷恋之情。

首联“暗粉陈丹半在亡,短垣残日共悲凉”以暗淡的色彩和残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喻先主庙的衰败与历史的沧桑。陈丹,指古代庙宇中用于装饰的彩绘,此处象征着刘备的功绩与辉煌;而“半在亡”则暗示了这些辉煌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逝,只剩下断壁残垣与落日相伴,共同诉说着历史的哀伤。

颔联“不须古碣书绵竹,自有荒村纪葆桑”转而表达对历史记载的反思。绵竹与葆桑都是古代地名,这里借以比喻刘备的功业与影响。诗人认为,无需通过古碑石刻来记录刘备的事迹,因为他的精神与影响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后人心中,如同荒村中的葆桑一样,虽处荒凉之地,却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刘备精神的永存。

颈联“尘土衣冠曾系马,岁时歌舞亦称觞”进一步描绘了刘备当年的风采与民众对他的敬仰。尘土中的衣冠,象征着刘备曾经的戎马生涯;岁时的歌舞与称觞,则展现了刘备在世时深受百姓爱戴的情景。这一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刘备英明领导下的繁荣景象的怀念。

尾联“不应巴蜀江山丽,能使英灵忘故乡”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巴蜀江山的美丽,本应是激发人们思乡之情的源泉,但在这里却成了促使英灵怀念故乡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一反问,表达了对刘备虽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英雄人物无论身处何方,都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谒先主庙》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作,更蕴含了对英雄精神、历史变迁以及人之情怀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2)

周昂(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二十四进士擢第。调南和主簿。有异政。拜监察御史。以诗得罪,废谪十余年。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召为三司官。大安三年,权行六部员外郎,从完颜承裕军御蒙古。易州陷落时死难

  • 字:德卿
  • 籍贯:真定
  • 生卒年:?—1211

相关古诗词

送客

相见席不暖,送行情更牵。

只愁人面隔,不放马蹄前。

塞迥云垂地,溪平水接天。

山川后期阔,把臂两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莫州道中

大陵河东古莫州,居人小屋如蜗牛。

屋边向外何所有,唯见白沙累累堆山丘。

车行沙中如倒拽,风惊沙流失前辙。

马蹄半跛牛领穿,三步停鞭五步歇。

鸡声人语无四邻,晚风萧萧愁杀人。

人有祷,沙应神,辽东老兵非使臣,何必埋却双行轮。

形式: 古风

即事二首(其一)

忧患年来坐读书,田园抛却任荒芜。

目前却得晨昏力,碌碌无由似阿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即事二首(其二)

远目伤心千里馀,凛然真觉近狼须。

云边处处是青冢,马上人人皆白须。

正忆荒村临古道,不堪独树点平芜。

谁人与话西园路,梅竹而今似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