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作

富贵日厌意,志愿男子多。

饥寒一身赘,奈此两臂何。

有子立参肩,于人犹负痾。

食菜色染颜,肘露枯树柯。

柴门旷宾从,汝往张雀罗。

不粒尚犹可,无酒伤天和。

半世友孙生,斗禄才免薖。

割腹送名酒,一饮衰颊酡。

弱子知有酒,走戏如投梭。

铁也未抵醉,阿林先缓歌。

环守独脚锉,杯到倾长河。

我若不饮酒,顾影已婆娑。

仰看颓檐日,去去疾沧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富贵之人日益厌倦,多数男子渴望更多。
贫困饥饿如同身上的累赘,双臂又能如何应对。
儿子已长大成人,却仍被人视为负担。
生活清贫,脸色憔悴,像枯枝般的手肘暴露在外。
家门冷落,无人来访,你去设网捕雀。
即使不吃饭还行,但没有酒会伤害天性。
半生与孙姓朋友相交,微薄的俸禄勉强糊口。
为了名酒,不惜割开肚子,一饮之下脸颊泛红。
幼子知道有酒,兴奋地奔跑,像织布梭子一样穿梭。
铁也无法抵挡醉意,阿林开始轻声唱歌。
环绕着孤独的酒杯,仿佛能倾倒整条长河。
若我不饮酒,连自己的影子都显得孤独摇晃。
抬头望向倾斜的屋檐,离去时心急如沧海波涛。

注释

富贵:富裕显赫。
厌:厌倦。
志愿:渴望。
男子:男子汉。
赘:累赘。
肘:手肘。
枯树柯:枯树枝。
柴门:简陋的门。
雀罗:捕鸟的网。
不粒:不吃饭。
伤天和:违背自然和谐。
友孙生:与孙姓朋友。
斗禄:微薄的俸禄。
衰颊:脸颊苍白。
酡:微醉。
弱子:幼子。
投梭:织布梭子。
阿林:某个人名。
缓歌:轻声唱歌。
独脚锉:形容孤独。
倾长河:倒满长河。
顾影:照见自己的影子。
婆娑:摇摆不定。
颓檐日:倾斜的屋檐下的阳光。
沧波:汹涌的波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饱经忧患的男子,因生活所迫而饮酒以忘却烦恼。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即便是富贵,也难以满足心中的志愿;即使身体受尽饥寒,也无法改变命运的艰辛。

"有子立参肩,于人犹负痾"一句,显示了男子背负着家庭和社会的重担。"食菜色染颜,肘露枯树柯"则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贫困和身体的虚弱。"柴门旷宾从,汝往张雀罗"表明了他渴望改变现状,但又感到无能为力。

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不粒尚犹可,无酒伤天和"一句,这里表现出即便是没有粮食,也还可以忍受,但没有酒来慰藉心灵,那才是真正的痛苦。接着,"半世友孙生,斗禄才免薖"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一丝希望。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与朋友饮酒的情景,以及酒精带来的短暂逃避现实的快乐。"割腹送名酒,一饮衰颊酡"表达了一种极端的情感,即愿意牺牲一切只为得到美酒。"弱子知有酒,走戏如投梭"则描绘出孩子对酒的渴望和欢快。

然而,即便是在醉生梦死中寻找安慰,诗人也意识到了无法长久地逃避现实。"铁也未抵醉,阿林先缓歌"显示了他在酒精作用下的一种冷静与超然。而最后的几句"环守独脚锉,杯到倾长河。我若不饮酒,顾影已婆娑。仰看颓檐日,去去疾沧波"则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自我安慰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酒的渴望与饮用,反映了古代底层人民生活中的苦难,以及他们在精神上寻找慰藉的一种方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人生、友情和希望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酒歌

晴旸斥沈阴,散漫浮空云。

手提竹溪醪,疾声呼细君。

且涤牛头樽,我欲有所云。

仰看东南天,始见昭回文。

星星眩两目,歘尔还相分。

天下爱浮云,浮云能自寄。

属君看浮云,要识浮云意。

何必持身苦苦愁,但愿有酒长长醉。

形式: 古风

杂兴(其一)

燔肉苟不至,何暇税冕行。

一日废礼经,不如无此生。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

威仪特文具,衽席为乱萌。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争。

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杂兴(其二)

醴酒偶忘设,于礼殊至微。

穆生引身去,自昔能见几。

阳桥慕香饵,岂知为祸机。

楚枭集丛灌,斩伐犹不飞。

复有陶朱公,去国家亦肥。

五湖拒扁舟,我信无所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杂兴(其三)

四除延月魄,空庭零露滋。

西风猎黄叶,萧萧辞故枝。

前日秀春阳,讵知彫落时。

反侧孤衾裯,早寒先自知。

藁砧山上山,刀头杳无期。

无乃逐新欢,巧画双蛾眉。

妾心南山石,生死竟不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