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灾行

庚寅岁六月,上天雨泽竭。

一夜风霆声,万山草木拔。

老龙奋横威,牙爪纷冲抉。

磅礡气所至,屋瓦狂飞发。

不知从何来,水潦万丈决。

田庐所居人,一夕为鱼鳖。

地上山忽奔,井田随破裂。

哀哀天弗闻,苍生受颠越。

苍生受颠越,不自今伊始。

去年新令行,诛求苦无已。

鲂鱼赪尾逃,平地皆祸水。

灾害一时生,天其显者耳。

我欲告苍天,请论数与理。

理数不可知,天怒有时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纪灾行》由清代诗人洪繻创作,描绘了庚寅岁六月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暴雨引发的洪水,对人间造成巨大破坏的情景。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力量的惊人威力,以及这场灾难对百姓生活带来的深重影响。

开篇“庚寅岁六月,上天雨泽竭”,点明时间背景,暗示了异常的天气现象即将发生。接着,“一夜风霆声,万山草木拔”描绘了暴风雨来临的震撼场面,山林被狂风连根拔起,形象地展示了风暴的猛烈。随后,“老龙奋横威,牙爪纷冲抉”运用神话元素,将龙的形象融入自然现象之中,进一步渲染了灾难的恐怖气氛。

“磅礡气所至,屋瓦狂飞发”描述了风暴过后的景象,房屋被狂风掀翻,瓦片四处飞散。紧接着,“不知从何来,水潦万丈决”揭示了洪水的源头,水流如万丈深渊般汹涌而出,淹没了农田和居住区,百姓瞬间沦为鱼鳖,生活陷入绝望。

“地上山忽奔,井田随破裂”进一步描绘了洪水的肆虐,不仅淹没土地,连山脉也仿佛在水中奔跑,井田随之崩裂。最后,“哀哀天弗闻,苍生受颠越”表达了对天道不公的感慨,百姓遭受苦难却无人倾听,命运多舛。

“苍生受颠越,不自今伊始”指出这场灾难并非首次,暗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统治者的苛政和剥削。接下来,“去年新令行,诛求苦无已”揭露了去年新政策的施行导致百姓生活更加艰难,鱼儿因逃避而逃窜,平地却因洪水泛滥而成为祸水之地。

“灾害一时生,天其显者耳”强调了这场灾难是天意的显现,是对人间不公的警示。最后,“我欲告苍天,请论数与理。理数不可知,天怒有时止”表达了诗人对天道的敬畏,以及对公正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预测性和天怒的终将消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的无力感和对公正的追求。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鹿港卡

津头整布帆,好风正东南。

舟人不敢过,验船者二三。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

鹿港非隩区,征商有馀馋。

由斯观天下,遍榷何以堪。

我到鹿津头,偶问鹿津吏。

关津不惮繁,尔身有何利。

自言利涉途,官一吏三四。

温饱在于斯,馀乃为公事。

乃知民之艰,半多吏所置。

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

叹息古人贤,利薮在乎义。

一歌何易于,朝廷广恩意。

形式: 古风

汛地兵

犛牛不执鼠,虽大亦何为。

驽马在厩中,虽多亦徒糜。

养兵千百头,缓急供驱驰。

在野为守望,在城为守陴。

爱身不爱国,戴弁等行尸。

居恒犹惴惴,何论危急时。

昏夜闻盗贼,剽掠在城池。

女墙群酣睡,起立如醉痴。

声东而击西,子行姑迟迟。

自维为狐兔,何敢斗熊貔。

秦人与胡越,肥瘠两不知。

明朝在市井,哮阚威风施。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蒿目行

岁在戊子月在酉,地上欃枪天彗帚。

社鼠野狐哀嗷嗷,一队健儿负梃走。

蛮烟细民无异志,只因新令掊克苟。

新令之条行者谁,刘公铭传来抚守。

自请住台过十年,剪除荆榛使财阜。

去岁剿番剿不成,遂向民间增税亩。

一方田园十数弓,丈量比前长八九。

累锱积铢算不遗,官乃与民争利薮。

不为朝廷培本根,斲丧元气焉能久。

区区弹丸何足言,坐使皇朝伤高厚。

农夫商贾不聊生,纷纷痛心又疾首。

浙东计亩为公田,南或呼箕北呼斗。

传说昨日已打城,无乃跳梁成刍狗。

揭竿作旗抢地呼,背负耰锄击土缶。

肉食无心为苍生,脧削依然故见狃。

古人不畜聚敛臣,此言真堪铭鼎卣。

赤城千里如金瓯,无故寻端欲碎剖。

不知祸水何时平,老范甲兵胸岂有。

九重高远未曾知,万民泪落秋风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催科役

门前咆哮鸣,屋后锒铛声。

父老不敢出门视,催科到处鸡犬惊。

催科狰狞如虎狼,催科震怒如雷霆。

不为尔曹贿赂至,菽粟岂能生公厅。

前者催科归业户,业户自知辛苦情。

今者催科归我曹,我曹惟有醉饱行。

某月某日下新令,新供旧供火速清。

老农闻此语,方知前日是太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