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淮水洋洋兮,去我无梁。匪淮无梁兮,此焉翱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怀归诗》之二。诗中以淮水为喻,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淮水洋洋兮”,开篇以浩瀚的淮水起兴,形象地描绘出水势的广阔与奔腾,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波澜与起伏。“去我无梁”,接着点明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阻隔,仿佛是那无桥可渡的淮水,将他与家乡分隔开来。然而,“匪淮无梁兮”,转折之处,诗人似乎在心中找到了桥梁,暗示着虽然现实中有种种阻碍,但心灵的归途总是可以找到路径的。
“此焉翱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这里的“翱翔”不仅指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状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回归故乡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理想与自由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淮水东注兮,惟禹之绩。
古人不可及兮,吾独淹留其何得。
皇作大都,大都雄雄。奄定北国,四方来同。
皇曰卿士,在昔圣考。祗遹文武,维慈幼老。
天监在上,既有明德。乃命于下,罔有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