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看月有作

月满高楼犹未知,今朝那合上楼迟。

不须达曙殷勤望,且试停杯一问之。

三五何能长洁白,寻常还是几盈亏。

乐同年少心偏远,遍倚栏干有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独自在高楼之上赏月的情景。首句“月满高楼犹未知”,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月光的惊喜与好奇,仿佛月光突然照亮了整个高楼,让诗人感到意外和惊喜。接着,“今朝那合上楼迟”则流露出一种遗憾与自责,暗示诗人可能错过了欣赏月色的最佳时机。

“不须达曙殷勤望,且试停杯一问之”两句,诗人似乎在劝慰自己不必等到天亮才去凝视这轮明月,而是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酒杯,向月亮提出一些问题,表达出对月色的深思与探索欲。这种情感的转折,从最初的惊喜与遗憾,到后来的思考与询问,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变化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三五何能长洁白,寻常还是几盈亏”两句,诗人将目光从眼前的月光转向了月相的变化,提出了对月之常态的思考。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的盈亏变化比作其“长洁白”的能力,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感慨与理解。

最后,“乐同年少心偏远,遍倚栏干有所思”两句,诗人将自己与年轻时的自己进行对比,感叹岁月的流逝和心境的变化。倚靠在栏杆上,他思绪万千,既有对青春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中秋之夜赏月的经历,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的描绘、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510)

罗钦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六夜

长空万里净无云,月色今宵满十分。

清赏偶因严戒辍,远书频遣吉声闻。

山连北斗疑增峻,风入南楼觉尚薰。

办得此心如此景,人间何事漫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其一)

可人秋月满楼光,明发谁教促去装。

清梦尚随灵寿杖,兼金难觅返魂香。

前周后鲁知何日,北斗南箕各一方。

惟有训辞长在目,要看千里作寻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其二)

奉来庭训日周旋,宦业无成浪有年。

爱日自缘心事切,辞官非为里居便。

陶钧妙手宁须我,蝼蚁微忱莫动天。

离思更将秋色远,晚江孤雁落霞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又用韵奉广大人之意(其一)

惯依黄发款年光,肯为浮名浪趋装。

竹色不随寒暑变,花枝长伴笑谈香。

家传宦谱非今日,道济时艰有大方。

乌鸟私情怜未遂,诸孙歌舞亦能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