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嘉彦

厌踏千山折,欣逢屋数椽。

衣冠存古制,松雪对华巅。

自漉瓮中酒,仍烹涧底泉。

桃源疑此是,不必问神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厌倦了翻越千山万岭,欣喜地遇见几间屋舍。
古老的衣冠制度犹在,松树与白雪映衬着高高的山峰。
自己从酒瓮中过滤美酒,继续烹煮山涧清泉。
这桃花源般的地方,或许就是它,无需再去询问神仙。

注释

厌踏:厌倦了翻越。
千山:众多的山岭。
折:曲折、艰难。
欣逢:欣喜地遇见。
屋数椽:几间屋舍。
衣冠:古代的服饰和礼帽。
古制:古代的制度或风格。
华巅:高耸的山峰。
自漉:自己过滤。
瓮中酒:酒瓮中的酒。
烹:烹煮。
涧底泉:山涧的泉水。
桃源:桃花源(隐居的理想之地)。
疑此是:怀疑这就是。
不必:无需。
问神仙:询问神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其中“厌踏千山折”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行走时的情感体验,“欣逢屋数椽”则是对隐居之所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简单而满足的心态。

“衣冠存古制”一句,说明诗人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而“松雪对华巅”则是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松树和雪花与高耸的山峰相映衬,展现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壮丽。

“自漉瓮中酒,仍烹涧底泉”两句,展示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他自己酿造美酒,并用清澈的泉水烹饪食物,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

最后,“桃源疑此是,不必问神仙”表达了一种理想化的隐逸观念,诗人认为自己所在之地犹如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一般美好,无需追求神仙之境界。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满足和宁静,也映射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3)

张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纪赠宣义大师梦英

几忆汤师役梦魂,醉吟想在落花村。

背尘事见寻常说,出格诗曾子细论。

书信寄凭虽有路,笑谈重约恨无门。

今来鬓雪应多也,莫惜频频近酒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暮春月内署书阁前海棠花盛开率尔七言八韵寄长卿谏议

去岁海棠花发日,曾将诗句咏芳妍。

今来花发春依旧,君已雄飞玉案前。

骤隔清尘枢要地,独攀红蕊艳阳天。

疏枝高映银台月,嫩叶低含绮阁烟。

花落花开怀胜赏,春来春去感流年。

清辞早缀巴人唱,妙翰犹缄蜀国笺。

共仰壮图方赫耳,自嗟衰鬓转皤然。

因凭莺蝶传消息,莫望蓬莱有病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题越台

我爱真人居,高台倚寥泬。

洞天开两扉,邈尔与世绝。

缥缈乘鸾女,华颜映绿发。

举手拂烟虹,吹笙弄松月。

森罗窥万象,境异趣亦别。

何必服金丹,飞身向蓬阙。

形式: 古风

句(其一)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形式: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