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门钱舍人知全州

家传吴越贤王后,郡压潇湘最上游。

三殿从来奉宸扆,一麾今去典方州。

蝉吟高柳隋堤暮,水涨平湖楚泽秋。

入境壶浆填候馆,上官铙吹夹华辀。

山川遍历骚人地,宵旰遐分圣主忧。

应向桑郊停五马,青春太守本风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出身名门为吴越贤王之后,地位显赫在潇湘流域最上游。
曾在三殿侍奉皇帝,如今离开京城赴地方任职。
蝉鸣声中暮色降临隋堤柳树高,湖水上涨秋意浓于楚泽。
百姓热情迎接官员,鼓乐喧天伴随华丽的车驾。
所到之处皆是文人墨客之地,日夜忧虑远方君主的忧患。
预计会在桑田郊外停下官车,春天的太守本就风雅潇洒。

注释

吴越:古国名,这里指代名门望族。
贤王后:贤明的王室后裔。
郡压:地位显赫,居于上流。
宸扆:皇帝的宝座。
典方州:掌管地方政务。
隋堤:隋朝时修筑的河堤。
楚泽:泛指南方的湖泊。
壶浆:百姓用箪盛酒浆以示欢迎。
上官:上级官员。
铙吹:古代军乐,此处指迎接官员的乐队。
宵旰:形容帝王勤于政事,早晚不息。
桑郊:农耕地区,代指地方。
五马:古代太守出行的仪仗之一,五匹马驾车。
青春:春天,也指年轻的太守。
风流:形容人的风采和才情。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阁门钱舍人知全州》。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提及,抒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和对现实的感慨。

“家传吴越贤王后,郡压潇湘最上游。”这两句开篇便引出了历史的深远气息,吴越贤王的家谱传承和潇湘郡的地理位置,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殿从来奉宸扆,一麾今去典方州。”这里的“三殿”可能指的是朝廷中的重要建筑,而“奉宸扆”则表明了历史上的尊贵与权力。诗人借此强调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重大。

“蝉吟高柳隋堤暮,水涨平湖楚泽秋。”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怀。蝉鸣在高柳间,夕阳落幕,水位上涨映衬着平静的湖面和丰收的秋天,这一切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入境壶浆填候馆,上官铙吹夹华辀。”这里描绘了诗人进入新任地后的场景,通过“壶浆”和“上官铙吹”的细节,展现了一种仪式化的氛围。

“山川遍历骚人地,宵旰遐分圣主忧。”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骚人)的追思之情,以及对远方君王的牵挂和担忧。诗人的内心似乎也随着山川的变迁而起伏。

“应向桑郊停五马,青春太守本风流。”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青春时期所承担官职的回忆,以及对个人的品格和气节的自我肯定。这里的“五马”可能象征着官位的等级,而“桑郊”则是一个充满乡土情怀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借景抒情的一首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和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荣耀的缅怀,以及对于现实责任的郑重态度。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樱桃

离宫时荐罢,乐府艳歌新。

石髓凝秦洞,珠胎剖汉津。

三桃聊并列,百果独先春。

清籞来君赐,雕盘助席珍。

甘馀应受和,圆极岂能神。

楚客便羊酪,归期负紫莼。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题弟晦所居壁

制宅何其巧,连山复带溪。

芳樽长有酒,嘉树自成蹊。

学舍祥鳣堕,歌梁贺燕迷。

调琴明月榭,系马绿杨堤。

好畤田园美,南华物我齐。

终当解簪组,同此味天倪。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魏奉礼昭文知吉州龙泉县

平昔登龙坂,因缘识玉人。

庭中华毂满,膝下綵衣新。

少列悲先露,高堂泣累茵。

嘉宾碣馆闭,遗业寝邱贫。

弓冶传家久,弦歌宰邑频。

循良同汉吏,惠爱及齐民。

又出夷门去,还临赣水滨。

不须轻百里,自古应星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七夕

天开翠帟暮氛消,盘薰朱煤惜易飘。

月出南楼蟾桂长,笙来北里凤簧调。

巧蛛露湿千丝网,倦鹊波横一夕桥。

晒腹曝衣传故俗,阮庭布犊若为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