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状元施宗铭坟

后生何敢望馀芬,斗酒还过董相坟。

行指冈峦低偃月,坐疑文彩上成云。

两山已雪将军耻,四海犹传制策文。

贾谊天年人莫恨,孔光张禹亦徒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过故状元施宗铭坟》,通过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才华与功业的赞叹。

首联“后生何敢望馀芬,斗酒还过董相坟”,诗人以谦逊的姿态自谦,表达了自己不敢奢望与逝者相比之意,同时又以斗酒祭拜的方式,寄托了对故友的哀思与敬意。这里将施宗铭比作董相,暗示其在学问与功业上的卓越成就。

颔联“行指冈峦低偃月,坐疑文彩上成云”,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诗人行走于山冈之间,仿佛月亮也低垂下来,与之呼应;而坐在坟前,似乎文采飞扬,化为云彩,寓意着施宗铭的才情与影响力超越了时空。

颈联“两山已雪将军耻,四海犹传制策文”,进一步赞扬了施宗铭的功绩。两山之雪象征着将军的耻辱被洗刷,而四海传颂的制策文则表明其学术与政绩深受后世推崇。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施宗铭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体现了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尾联“贾谊天年人莫恨,孔光张禹亦徒云”,诗人以贾谊、孔光、张禹等历史人物为参照,表达了对施宗铭才能与命运的感慨。贾谊虽英年早逝,但其才华仍被后人铭记;而孔光、张禹虽官至高位,但与施宗铭相比,似乎略显平凡。这既是对施宗铭才能的赞美,也是对其命运不公的一种无奈与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施宗铭坟墓的凭吊,展现了诗人对其才华、功业及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缅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普遍感慨。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山行三首(其一)天平

濯缨重向白云泉,曲磴幽林诘屈穿。

驳落残碑犹可读,坡陀巨石自堪眠。

俯临尘世三千界,仰见龙门尺五天。

此地频来殊有意,肯教忧乐负前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行三首(其二)灵岩玩月

浮云过尽碧天高,把酒层峰气倍豪。

明月一年当此夜,旷怀千古属吾曹。

琼楼玉宇身亲到,香径琴台首独搔。

天柱峰头那似此,淋漓醉墨涴宫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山行三首(其三)灵岩怀古

夫差霸业今何在,香径琴台鹿自游。

天际青山还故国,夜深明月有荒丘。

涛声不尽英雄恨,草色犹含粉黛羞。

莫为吴宫多怅望,今来古往总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其一)

万顷烟波苍玉峙,画船摇曳夜仍宜。

白公游处吾今住,惜也坡翁不到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