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三首(其三)灵岩怀古

夫差霸业今何在,香径琴台鹿自游。

天际青山还故国,夜深明月有荒丘。

涛声不尽英雄恨,草色犹含粉黛羞。

莫为吴宫多怅望,今来古往总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山行三首(其三)灵岩怀古》。诗中以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交织,抒发了对历史兴衰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夫差霸业今何在”,开篇即以历史人物夫差的霸业为引子,提出对过往辉煌的疑问,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接着“香径琴台鹿自游”一句,将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并置,鹿的自由自在与历史的沉寂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天际青山还故国,夜深明月有荒丘”两句,进一步描绘出一幅静谧而苍凉的画面,青山依旧,但故国已非,明月之下,荒丘孤零,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涛声不尽英雄恨,草色犹含粉黛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涛声不绝,仿佛诉说着英雄的遗憾与不甘;草色含羞,似乎是对历史往事的怀念与哀愁。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色彩,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莫为吴宫多怅望,今来古往总悠悠”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尾,告诫人们不必过于留恋过去,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时间都是永恒的,历史的轮回总是不变的。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怀古,以及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其一)

万顷烟波苍玉峙,画船摇曳夜仍宜。

白公游处吾今住,惜也坡翁不到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其二)

新筑茆堂扁远喧,席门犹得枉高轩。

谁知君实匡时策,尽在东都五亩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其三)

回洲枉渚间沙汀,正见东山一带青。

郁郁松楸长在目,好于此地著幽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其四)

雨前山寺移新竹,雨后新稍透屋长。

却忆燕南两丛筱,便名医俗可能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