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诗寄杨达(其二)

与君形影分吴越,玉枕经年对离别。

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我与你如同分隔在吴越两地,长久以来只能玉枕独眠面对离别。
站在北台遥望那深远的烟雨,转身时泪水涟涟,对着寂静的夜空和明月哭泣。

注释

与君:我和你。
形影分:像影子和身形分离。
吴越:古代两个地区名,这里泛指远方。
玉枕:珍贵的玉制枕头,常用来象征孤独或寂寞。
经年:多年。
离别:分离、分别。
登台:登上高台。
北望:向北远望。
烟雨深:烟雾弥漫的雨景,显得深远。
泣:哭泣。
寥天月:寂静的夜空中的明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月华所作,名为《怨诗寄杨达(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下面是对诗句的鉴赏:

与君形影分吴越 —— 这一句点明了与亲人相隔遥远,"吴越"常用来指代南方地区,这里象征着两人之间的距离和难以逾越的阻隔。"形影分"则更深化了这种离别感,形和影是不可分割的,但在这里却被强行分开,显示出内心的哀伤。

玉枕经年对离别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现实离别状态的无奈。"玉枕"象征着高贵和清冷,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经年"则说明这离别之痛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诗人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月光回味往昔。

登台北望烟雨深 —— 这里诗人的视线从内心的忧伤转向外界景象,"登台"表明诗人有意到高处去寻找那遥远的亲人,但"北望"时只见到"烟雨深",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烟和雨常常象征着迷茫和悲凉,这里则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回身泣向寥天月 —— 最后一句,是诗人在看到那遥远而模糊的亲人所在地景象之后,转身哭泣的情形。"寥天月"指的是高悬于寂静夜空中的明月,这里既是自然之美,也是诗人孤独感和无尽思念的映照。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情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在面对无法跨越的距离时所产生的无力与哀愁。

收录诗词(4)

姚月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草字

天生良史笔,浪迹擅文藻。

中夏授参谋,东夷愿闻道。

行轩玩春日,饯席藉芳草。

幸得师季良,欣留箧笥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过章秀才洛阳客舍

达人心自适,旅舍当闲居。

不出来时径,重看读了书。

晚山岚色近,斜日树阴疏。

尽是忘言客,听君诵子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感秋

试向疏林望,方知节候殊。

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

不蔽秋天雁,惊飞夜月乌。

霜风与春日,几度遣荣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乞新茶

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

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