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为秦国夫人所作的挽辞之一,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对逝者的怀念,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感慨。
首句“偕老人惆怅”,以“偕老”二字开篇,点明逝者与老人之间的关系,暗示了逝者在世时的伴侣身份,同时“惆怅”一词直接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接下来,“秋深雁独哀”一句,以雁群南飞的场景象征逝者的离别,雁的孤独哀鸣寓意着失去伴侣的哀痛,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西风何处问,北首几时回”两句,借西风的无处寻觅和北归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逝者何时能归来、何处能找到慰藉的深深忧虑和无奈。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赋予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白日晞朝露,黄埃掩夜台”则通过白日与朝露、黄埃与夜台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白日象征短暂的光明与生机,朝露则是易逝的美好;而黄埃则代表了死亡的尘埃,夜台则是逝者长眠之地。这两句既是对逝者生命消逝的感叹,也是对时间无情的深刻反思。
最后,“已辞班第一,内殿不须催”两句,可能是在表达逝者在生前的成就或地位,以及对其身后事的安排。这里的“辞班第一”可能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职位上的卓越表现,而“内殿不须催”则可能是对逝者在离开人世后,不必再被世俗的事务所催促,可以安息的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哀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