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坛杂诗

道民初不忘天台,姓氏分明见密崖。

为问松台千载鹤,白云何处不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游天坛杂诗》由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创作,通过“道民初不忘天台,姓氏分明见密崖”两句,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天台山的深厚情感与记忆,仿佛初游之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山川之名与历史痕迹清晰可见于心中。接着,“为问松台千载鹤,白云何处不归来?”则以松台上的千年仙鹤与飘渺的白云为喻,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时间流转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不仅描绘了天坛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仲华湍流高树图

小景风流恰入时,留题纸尾竟何辞。

不因脱兔投林了,何处而今更有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张彦宝陵川西溪图

松林萧萧映灵宇,烁石流金不知暑。

太平散人江表来,自讶清凉造仙府。

不到西溪四十年,溪光机影想依然。

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诗成众口传。

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尘土浣华颠。

形式: 古风

汾亭古意图

尧氏羲黄去未远,日作日息天机全。

杜侯袖里姑汾笔,办与南华谈窅然。

废兴知经几今昔,淳朴别有一山川。

白云亭上秋风客,不比仙翁甲子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杨弟正卿

马迹车尘漫白头,苍生初不待君忧。

且从少傅论中隐,尽要元规拥上流。

东阁官梅动诗兴,洞庭春色入新篘。

归程未觉西庵远,夜夜清伊绕石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