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归德太守张信卿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孤城归德当其灾。

耄倪往往化鱼鳖,官府处处生蒿莱。

水头低者已十丈,俯视城中翻作杯。

产蛙沈灶乃常事,此民此地真危哉。

城边父老泣相语,黄河之水有时去。

争如官吏险于河,暴敛强征谁敢拒。

鬻男质女尚催科,平地黄河可奈何。

黄河不治民不死,若治黄河死更多。

传语州民莫怨煎,新来太守才且贤。

豺狼敛迹河伯遁,行见击壤歌尧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靳贵所作的《送归德太守张信卿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黄河泛滥给当地百姓带来的灾难与困苦,同时也表达了对新任太守张信卿的期待与祝愿。

诗中开篇即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笔,形象地描绘出黄河的壮阔与源头的高远,随后点明了归德城的地理位置,暗示了其受黄河影响的必然性。“孤城归德当其灾”一句,既突出了归德城的孤立无援,也预示了接下来将要描述的灾难场景。

接着,诗人通过“耄倪往往化鱼鳖,官府处处生蒿莱”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泛滥后,老幼病弱者遭受的苦难以及官府在灾害面前的无力与荒凉景象。黄河水位的急剧上涨,使得原本坚固的城墙仿佛变成了可以倒置的杯子,形象地表现了水势之猛。而“产蛙沈灶乃常事”则进一步说明了洪水对生活的影响,连最基本的炊具都可能被淹没。

诗人在此之后,通过“城边父老泣相语,黄河之水有时去”两句,表达了对黄河水位下降的希望,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治理黄河状况的不满。紧接着,“争如官吏险于河,暴敛强征谁敢拒”揭示了官府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贪婪与不作为,百姓们被迫承受着更加沉重的负担。

“鬻男质女尚催科,平地黄河可奈何”两句,更是直接揭露了社会底层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以及他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与绝望。最后,“黄河不治民不死,若治黄河死更多”一句,深刻地反映了治理黄河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新任太守张信卿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为百姓带来安宁。

诗的结尾部分,“传语州民莫怨煎,新来太守才且贤。豺狼敛迹河伯遁,行见击壤歌尧年”,表达了对张信卿的肯定与期待,希望他能像古代圣君一样,不仅解决黄河问题,还能让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河泛滥给归德城带来的灾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苦难,同时寄托了对新任官员的希望与期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

靳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河西务

两宿河西务,离心日几回。

望凝天阙近,门讶使车来。

寒气著人薄,晴光向客开。

明朝须早发,疋马上金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赠王君秉哲出宰耒阳时子大化解元方游南监

双凫忽飞去,天际羡王乔。

客坐青毡旧,贤关玉树遥。

湘流环古县,山色入层霄。

伫见鸣琴日,弦歌乐事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寿王翁守愚

故族推严父,名乡得大宾。

桑麻三世业,花鸟一江春。

老健何烦杖,安居不问津。

神仙元有种,子晋是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夜与孙九峰吏侍论丘深庵太学故事慨然兴仰乃用壁间黎太仆先生韵赠孙

空庭坐秋夜,茅塞赖君开。

酷暑何方去,秋风此又来。

口碑真胜石,心醉不缘杯。

雪掩深庵冷,谁当为育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