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呓八首(其一)

铁骑飞传海上音,彤云霭霭幕秋阴。

元戎已作槛中虎,黄阁空留井底金。

半壁久添亡国恨,翠华难系老臣心。

独怜白首商人妇,重拨琵琶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背景下的一幅凄凉景象。首句“铁骑飞传海上音”以“铁骑”和“海上音”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迅疾与遥远,仿佛海上传来的战报,预示着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接着,“彤云霭霭幕秋阴”一句通过描写彤云密布、秋日阴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恐。

“元戎已作槛中虎,黄阁空留井底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元戎”(指军队或将领)比作困在槛中的猛虎,象征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黄阁”(古代官署名,此处指朝廷)则被比作井底之金,比喻朝廷虽存,但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与价值。这两句深刻揭示了战乱对国家和人民的双重打击,以及英雄失路、朝廷衰微的悲凉现实。

“半壁久添亡国恨,翠华难系老臣心”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战乱已久,国家残破,人们心中充满了对失去家园的哀痛。同时,也表达了老臣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即使君主(翠华,借指皇帝)难以安抚他们的心灵,他们的忠诚与忧国之情依然坚定不移。

最后,“独怜白首商人妇,重拨琵琶泪满襟”以一位年迈的商人家妇的形象收尾,她弹奏琵琶,泪水满襟,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与无奈,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多层次的对比与象征,深刻反映了明代晚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呓八首(其二)

日光暗淡鸊鹈寒,独上牛车泪已湍。

魏绛读来成画虎,文山到死愿黄冠。

乡心未尽鼍声急,陵树先凋鹤梦残。

正拟招魂秋草里,疏钟微月夜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呓八首(其三)

露下霜残冷碧霄,乡心处处长天骄。

云横淮海三千筏,风定钱塘六月潮。

石虎岂能消杀伐,卢敖无计慰飘摇。

何时重问峰头侣,夜半吹箫过铁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秋呓八首(其四)

倚杖逢人麈偶挥,风流还说旧王畿。

赭衣少妇能骑马,白面书生学打围。

是处烽烟迷笠屐,年来药碗失芳菲。

芰荷叶老虫声切,惆怅家山未可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秋呓八首(其五)

美人家住白云乡,独上高楼枉断肠。

丹荔剥馀蕉正熟,素馨开遍柚初香。

人间何处寻黄鹄,梦里分明见石羊。

莫向凤凰台上望,秋风秋雨正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