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斐亭听涛次韵》由清代诗人林菼所作,描绘了在亭中聆听江涛的场景,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哲理。
首联“曾趋官阁待春潮,笑语浑疑燕蓼萧”,诗人回忆过去在官阁等待春潮时的情景,那时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如同燕子在蓼草间轻盈飞翔,充满了生机与欢乐。
颔联“乍听怒涛云浩浩,还看良月夜寥寥”,转而描写当下,突然听到汹涌澎湃的江涛声,如云海般浩瀚,而抬头望见明亮的月亮映照在寂静的夜晚,一片寥廓。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颈联“早知沙上无寒雁,可有仙人倚洞箫”,诗人感慨,早知道沙滩上不会有寒冷的大雁停留,那么是否会有仙人倚靠洞箫,在这静谧的时刻悠然自得。这一联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尾联“此日瀛壖成梦想,天边谁与度银桥”,诗人感叹,今日的景象只能成为梦想,而在遥远的天边,又有谁能与自己一同度过这如银的桥梁呢?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理想的独特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