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父兄劳于官,子弟逸于家。

一逸巳过分,况可事豪奢。

轩轩傲闾里,仆仆趋县衙。

不知祸所伏,方谓势可誇。

势乃有时歇,祸来或无涯。

不如慎德业,庶几永无哗。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父子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境遇,以及对权力与奢华的探讨,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意味。诗人以“父兄劳于官,子弟逸于家”开篇,鲜明地描绘了官场与家庭之间的差异,父辈们在外辛苦为官,而子侄们则享受着家庭的安逸。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也暗示了权力与地位带来的不同生活体验。

接着,“一逸已过分,况可事豪奢”,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过度享乐的危险性,指出即便是轻微的逸乐也可能超越了应有的限度,更不用说追求豪奢的生活了。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轩轩傲闾里,仆仆趋县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自高自大、傲视乡里的贵族生活,另一种则是奔波劳碌、服务于官府的官员生活。这里不仅体现了社会角色的不同,也暗含了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

“不知祸所伏,方谓势可誇”则点出了追求权力和奢华背后的潜在风险。在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隐藏着未知的灾祸,人们往往只看到权力带来的荣耀,却忽视了其可能带来的灾难。

最后,“势乃有时歇,祸来或无涯”揭示了权力与地位并非永恒不变,它们可能会在某个时刻消逝,而祸患则可能无休无止。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警示,也是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

“不如慎德业,庶几永无哗”则是诗人对读者的劝告,建议人们应该谨慎地培养品德和事业,这样或许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纷扰和灾难。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提倡,也是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权力、奢华与道德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过沛县歌风台

昔云歌伯风,王风犹有在。

一歌当涂高,王风从此改。

今日过荒台,落日悲风来。

形式: 古风

狎虎

蛮郎与虎狎,以手探虎吻。

虎亦抚其手,宛转情昵近。

借问何能然,豢养久无衅。

嗟彼平生交,反面不相认。

形式: 古风

送林宗敬

阊阖门开日初晓,紫殿彤楼彩云表。

曲江花簇东风春,燕支雪瓣玉精神。

跃马看花花共笑,袍剪宫罗花压帽。

锡宴琼林绣幄张,翠舞珠歌斗艳阳。

鲸吸黄封三百瓮,沈酣不忘天恩重。

聚首皆言图报难,微瑕纤类汗人颜。

更敕锦衣还故国,傍人争认登瀛客。

五色新裁莱子衣,捧觞调膳舞春晖。

舞罢还将旧书读,鞭霆驾风追往躅。

归朝溥作王家霖,大慰四海苍生心。

形式: 古风

送人知沂洲

桂阳别驾来沂阳,两地民心俱不忘。

桂阳之民思借寇,封章万里达明光。

沂阳之民曰不可,何人肯弃父母傍。

琅琊山高沂水远,父母之德不可忘。

苦留使车不得去,桂阳空自咏甘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