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南剑双溪楼

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

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叹息。

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

飞鸟外,晚烟碧。

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鉴赏

这首词以"片帆何太急"起笔,描绘出一片孤舟疾驰的画面,仿佛瞬间就要消失在天际。词人运用夸张手法,将舟行之快与空间距离缩短,营造出一种紧迫感。接着,他通过"舟人好看客"和"似三峡风涛"的比喻,展现出江上风浪的壮丽景象,以及舟行者对岸上景致的好奇和欣赏。

词人将思绪转向溪南溪北,想象着隐士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生活,与喧嚣的舞筵歌席形成对比,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感叹。"山林钟鼎"象征着官场和权势,词人借此表达自己厌倦官场、情感变迁的心情,虽然并无明显的喜怒哀乐,但内心深处的失落和无奈清晰可见。

"飞鸟外,晚烟碧"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特别是南楼老者月下吹笛的场景,那是他心中最美好的记忆。然而,现实中的"扑面黄尘",暗示了词人身处尘世,想要归隐却不得的困境。

总的来说,辛弃疾在这首《瑞鹤仙·南剑双溪楼》中,通过描绘舟行之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法摆脱的现实羁绊,展现了词人的复杂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瑞鹤仙.上洪倅寿

黄金堆到斗。怎得似、长年画堂劝酒。蛾眉最明秀。

向水沈烟里,两行红袖。笙歌撋就。

争说道、明年时候。

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知否。

风流别驾,近日人呼,文章太守。天长地久。

岁岁上、乃翁寿。

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累尽有。

但直须,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瑞鹧鸪(其二)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

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

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瑞鹧鸪(其三)

胶胶扰扰几时休。一出山来不自由。

秋水观中山月夜,停云堂下菊花秋。

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

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瑞鹧鸪(其一)京口有怀山中故人

暮年不赋短长词。和得渊明数首诗。

君自不归归甚易,今犹未足足何时。

偷闲定向山中老,此意须教鹤辈知。

闻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

形式: 词牌: 瑞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