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其三)

老学黔娄已逼真,他年谁解传寒贫。

曾供天老书题目,空守将军醉告身。

山似友于青眼在,世多交绝白头新。

痴儿浪下庞公拜,许作樽前问字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所作的《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其三)》。诗中以黔娄为喻,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坚守与对友情的珍视。黔娄是古代著名的隐士,以生活简朴、品德高尚著称。诗人通过“老学黔娄已逼真”一句,表明自己追求的是一种接近黔娄精神的生活态度,即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接着,“他年谁解传寒贫”一句,表达了对后世理解自己生活选择的期待与忧虑。诗人担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能难以被世人理解和传承,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曾供天老书题目,空守将军醉告身”两句,运用了典故,暗示自己虽曾有过追求功名的时刻,但最终选择了归隐或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这里“天老”和“将军”可能是诗人自指或借代,而“书题目”和“醉告身”则分别代表了功名的追求和放弃。

“山似友于青眼在,世多交绝白头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山峦仿佛是忠诚的朋友,始终如一地陪伴着诗人,而世间的交情却因种种原因而变得稀少,甚至断绝。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新交朋友的期待,希望能在白发苍苍之时,还能找到知音。

最后,“痴儿浪下庞公拜,许作樽前问字人”两句,以庞公的故事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愿意像庞公一样,成为他人请教学问、探讨人生的对象。这里“痴儿”可能是指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人,而诗人则自视为能够提供精神慰藉和知识交流的“问字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选择、友情、世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吴司户之任

南州诧说才名早,到手青衫已二毛。

自守冰霜真铁汉,肯淹岁月待珠曹。

遥知玉节将争致,暂掌牙筹莫厌劳。

圣世怜才甄拔易,倚须去著锦宫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再用前韵谢桃巷(其一)

清吟思涌似回澜,家数他年比务观。

歌舞丛中知散易,功名纸上要留看。

吹残柳雪寒仍在,数尽花风春欲阑。

好景纵多公不饮,谁论曲糵向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用前韵谢桃巷(其二)

老境浑无闷可排,交情莫逆有舆来。

骨寒底为哦诗瘦,心懒非因忍事灰。

蔬水生涯聊尔耳,轮云世故奈何哉。

漆园未悟身如幻,更把君臣论百骸。

形式: 七言律诗

再用前韵谢桃巷(其三)

山深林密乐吾真,从古吟人例是贫。

参句似禅诗有眼,还丹无诀酒全身。

我闻竹后痴犹甚,公见桃来思许新。

有雁莫嫌时问讯,旧游诸老更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