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三十二景诗(其十)醉石

沈醉寄情真,片石亦名醉。

溪风吹不醒,山月照清寐。

惟应刘公荣,箕踞日相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名为“醉石”的独特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诗人安绍芳以“沈醉”开篇,巧妙地将人的醉意与自然界的石头相联系,赋予了石头以情感和生命,创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片石亦名醉”,点明了主题,一块普通的石头因某种神秘的力量或氛围而被命名为“醉石”。这种命名本身就充满了想象和诗意,暗示着这块石头有着不同于寻常的特质或故事。

接着,“溪风吹不醒,山月照清寐”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醉石在自然环境中的静谧状态。溪水的轻柔与山风的吹拂都无法唤醒它,只有山月的光辉能照亮它的沉睡,进一步强化了醉石的独特性与宁静之美。

最后,“惟应刘公荣,箕踞日相对。”一句,引入了一个历史人物刘公荣,与醉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联。刘公荣可能是一个隐士或文人,与醉石相对而坐,共同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添了历史文化的深度,使得醉石的形象更加丰满,富有层次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醉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2)

安绍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茂(懋)卿,卒年五十八。安如山之孙,安希尧之子,无锡(今江苏无锡)诸生,所居曰西林一片石。能诗,工词翰,书临曹娥碑,山水摹黄公望、倪瓒。旁及写兰竹,别具一种清芳。不易为人作,姑以自寄其潇洒而已。有《西林全集》行世,万历四十七年刻本

  • 号:砚亭居士(1548-1605)

相关古诗词

西林三十二景诗(其十一)兰岩

芳兰罥幽石,清芬散岩阿。

相思隔美人,纫佩当如何。

庶保空谷姿,幸免当门锄。

形式: 古风

西林三十二景诗(其十二)石道

石道苍翠间,窈窕绝尘鞅。

麋鹿日以骄,薜荔日以长。

独有青岩云,倏忽自来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西林三十二景诗(其十三)晨光坞

朝曦出东岭,明霞相与鲜。

松露湿未晞,花源澹浮烟。

道人隔岩宿,独藉孤云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西林三十二景诗(其十四)虚籁堂

结茆空山中,冥心契元寂。

时闻虚籁生,复闻虚籁息。

倦开齐物篇,高枕青山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