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夏日直秘阁之什

静卧蓬山养道情,百司繁冗尽堪轻。

窗前竹撼森疏影,树杪蝉吟断续声。

闲蹋绿莎芒作履,旋烹芳茗石为铛。

料君难恋神仙境,重筑沙堤走马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静静地躺在蓬莱山修炼道心,世间琐事都显得微不足道。
窗外竹林摇曳,留下稀疏的光影,树梢上的蝉鸣时断时续。
悠闲地踏着绿草如茵的土地,就当作鞋履,立刻煮上清香的茶水,用石头做茶铛。
料想你难以沉迷于这仙境,还是会选择回归现实,在沙堤上策马而行。

注释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修行之地。
百司:官府各部门。
繁冗:繁琐冗长。
森疏影:竹林稀疏的影子。
树杪:树梢。
芒作履:用芒草做鞋子。
芳茗:好茶。
沙堤:沙土铺成的道路。
走马行:策马疾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躺卧在蓬莱之山,修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对于百官的繁杂事务都能看得很轻,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窗前竹影摇曳,给人以清凉感;蝉鸣声断续,让人感到自然界的和谐。闲来无事,就踏着绿色的莎草作为鞋履;烹煮芳香的茗茶,用石头做成的锅具。这一切都描绘出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

最后两句则是对朋友的劝告,料想你难以割舍那神仙般美好的境界,所以不如重建沙堤,让马行走于其上。这里的“沙堤”和“走马”,可能隐喻着一种精神的归宿或某种超脱世俗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一种劝慰。语言流畅,意境幽远,是一首不错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和暑夜偶作之什

新搆华居近禁城,旋栽松桧满中庭。

顺风子细闻清漏,隔竹依稀见落星。

万乘异恩无路报,千年昌运此时丁。

一轩明月谁为伴,应共金昆醉复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宝相花送上秘阁侍郎并献恶诗一首

宝相为嘉号,移根自蜀都。

远来还可重,他处更应无。

嫩叶细裁绿,芳英匀抹朱。

风流别花客,知道此花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昉启昉世虽积善身匪怀才川岳粹灵固非禀受朝廷华显靡不践扬爰及孟冬适逢生日儿孙在列争持献寿之杯珠玉忽来又捧祝延之什老夫内省为幸斯多辄述荒词用继高韵

九重天子搆明堂,凡木那堪作栋梁。

生世固非贤者出,佐时空遇帝图昌。

略无声望朝廷重,宁有功名史册芳。

罗列儿孙共为寿,老年难诉满金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二)

行年已老拟何如,手植园林十亩馀。

婢仆尽能修药饵,儿孙亲教读经书。

趋时徇俗诚为拙,守道安身未必疏。

惟望多情蓬岛客,偷闲时访野人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