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阁.秋日与琴筑、六禾、橘公饮荔湾园亭。六禾约次君特卢楼韵

闹红旧馆,飞鹭乍落,兰棹先杳。蘋上风小。

翠澜荡作轻绡弄微照。暗萤又巧。

檐际数点,偏赚星早。寒袖香少。

就中宛转莲丝向人抱。

步袜去尘寂,梦冷薰风离苑道。

谁见趁凉鸳鸯波语俏。剩放鸭秋谈,渔钓堪老。

所思江渺。但对酒簪花,哦句欹帽。

数流光、燕昏莺晓。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园林的宁静画卷。"闹红旧馆,飞鹭乍落",以动态的白鹭起笔,展现出旧馆周围的生机与活力。"兰棹先杳",暗示着湖面的静谧和友人乘舟离去的场景。"蘋上风小",微风轻轻吹过浮萍,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

"翠澜荡作轻绡弄微照",运用比喻,将湖水的波动比作轻薄的丝绸在阳光下闪烁,形象生动。"暗萤又巧",暗夜中的萤火虫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檐际数点,偏赚星早",描绘了星星似乎被萤火虫吸引,提前出现在天边的景象。

"寒袖香少",暗指女子的衣袖带有一丝幽香,"莲丝向人抱"则借莲花比喻女子的柔美。接下来,词人通过"步袜去尘寂",描绘了行走在寂静园径上的女子,以及"梦冷薰风离苑道",表达离别后的寂寥与思念。

"谁见趁凉鸳鸯波语俏",以鸳鸯戏水象征爱情的甜蜜,"剩放鸭秋谈,渔钓堪老"则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最后,词人以"数流光、燕昏莺晓"收束,表达了时光流转,从黄昏到黎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园林的景色,融入了离别、思念与生活情趣,展现了词人的感情世界和审美趣味。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最高楼.重九

寒食后,应只有重阳。佳节最宜觞。

便无花月犹多赏,有时风雨也悲凉。

问秋心,当此会,落何乡。漫种个、树儿闲亦老。

更化个、蝶儿眠亦好。翻旧帽,换新霜。

白衣自劝陶元亮,金衣谁慰杜秋娘。

笑匆匆,萸菊事,直须忙。

形式:

惜黄花慢.重阳后,连夜荔湾看月

旧月东篱。傍素怀又堕,林密人稀。

故宫秋好,自饶胜赏,重阳过也,怎道佳期。

更消几个黄昏待,去情尚、依约宫眉。露未晞。

数枝泪菊,如梦桥扉。屏风画幅流离。

奈镜边遍倚,不似渔矶。

鬓丝低看,江湖更远,疏星仰见,风雨仍希。

暗尘不到高寒处,淡阑槛、霜色微微。细漏移。

夜窗定怨归迟。

形式:

霜花腴.山园对菊怀晦闻

带松径曲,噀雨香,依然旧赏花尊。

招隐山泉,著寒衣袂,秋空四眺无邻。

岁华苦辛,但去来、风蝶逡巡。

便闲闲、过了重阳,素心惟有独醒人。

休道故园清事,对荒台落日,帽底篱根。

逢节家遥,量金身贵,芳华共惜能贫。雁回断闻。

想泛红、不渡疲津。寄相思、意亦无多,枕囊留梦熏。

形式:

琐窗寒

冻粉桥扉,无人倚笛,小梅开了。

青禽漫语,望眼渐迷仙岛。

奈屏山、正余梦寒,几曾似蝶将花绕。

念酒垆倦客,郁金堂路,近来稀到。谁料。添凄悄。

又昨夜东风,故人江表。闲愁拚忍,瘦尽琼枝无报。

怎禁他、山驿水邮,一枝未折春自好。

赚啼绡、算有珍珠,镇日钗尘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