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谒朱子祠

洙泗非不作,邹峄岂好辨。

帝王集其成,杨墨害当殄。

茫茫汉唐坠,汲汲周程衍。

心源则已传,经义未尽阐。

皇哉考亭子,负荷万世鲜。

卓识出困知,定力生实践。

说书抉阃奥,删史严斧冕。

宛然起先圣,面质订讹舛。

记诵讥杂揉,词章病芜浅。

况乃异端蔽,忍使滋淟涊。

赤日悬中天,纤翳长风卷。

照彼魑魅徒,情状露愧腼。

象山固同志,过高良未免。

观其讲义利,首肯意宁惼。

所患流弊深,不敢惜謇謇。

何为烦吾侪,调停增绻缱。

当年屡召对,乾坤伫旋转。

致主隆唐虞,入告悉训典。

一时虽坎壈,千秋载昭显。

至今弦诵堂,犹重师儒选。

庙祀等胶庠,天章焕楣扁。

至教钦明诚,微悰策敦勉。

彭蠡极天流,庐阜截云巘。

海岱迟大观,对此神已缅。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傅玉书的《白鹿洞谒朱子祠》表达了对朱熹这位儒家大师的崇敬与景仰。诗中首先赞扬了朱熹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贡献,指出他集洙泗、邹峄之大成,批判杨墨之弊,对后世影响深远。接着,诗人强调朱熹的思想精髓得以传承,但经义仍有待深入阐述。朱子祠的创立,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教诲承载着万世的福祉。

诗中提到朱熹的卓识和实践力,他在讲解学问时能揭示深奥之处,严谨修订史书,如同先圣再世,纠正谬误。然而,诗人也批评了当时学术界的混乱,担心异端思想会蒙蔽视听。他呼吁同道们共同努力,以期扭转流弊,重现朱子的教诲精神。

诗人还提及朱熹的政治理想,推崇他如唐虞时代的贤臣,其训典深入人心。尽管朱熹本人曾遭遇挫折,但其思想在后世长久而光辉。白鹿洞书院的弦诵声犹在,师儒之选备受重视,朱子祠的祭祀与学校教育并重,体现了对朱熹的尊崇。

最后,诗人以自然景观作结,表达对朱子精神的深远向往,认为即使面对彭蠡、庐阜的壮丽景色,也无法比拟对朱熹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对朱熹的评价既高度赞扬又充满敬意。

收录诗词(5)

傅玉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林寺

远公有净社,历世风未歇。

虽与吾道殊,要为彼人杰。

当年遗民徒,各能保其节。

岂不溺梵理,藉以谢尘绁。

惜哉种莲人,心杂乃见绝。

何如菊篱翁,一醉洗禅悦。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干忠肃公祠墓

怀来城北烟尘昏,十年武备徒纷奔。

天子以国徇阉寺,旦夕势欲无中原。

此时一木支大厦,举朝无人一司马。

国有君矣君自归,议和议迁何为者。

玺书既通战屡捷,奇货空居失所挟。

假令襁褓遽承祧,不宋高宗即卫辄。

野狐南来盘石固,降敕自避贤者路。

上羞宗庙下臣民,高揖南宫岂云锢。

前星不耀帝星移,祀有主者非君谁。

小臣贪功事侥幸,向也沙漠今宫帷。

夺门金印大如斗,不死麒麟吠群狗。

危身误国君不恤,杀一忠臣辨何有。

衣冠东市无惊惶,以奠鼎鬯陈高皇。

至今空山拜祠墓,英风赤日昭穹苍。

形式: 古风

仲秋同人拟补韩昌黎登华岳诗即用韩衡山诗韵

臣承帝命佐相公,乘骢司马行师中。

天威遥夺魑魅魄,敌忾争效貔虎雄。

涂经华岳纵轻策,万八千丈诚难穷。

此时清霁值秋半,臣掌岌嶪生高风。

意象惨淡慎语笑,真觉呼吸青旻通。

白云丹霞起足下,绣苔石室嵌晴空。

天台势拄玉宇正,莲华光抱朱曦融。

省方西极帝所驻,岳灵守护非其宫。

真泉玉盆混虚碧,瑶芝琪树纷蕤红。

采芝酌泉食且饮,芳香精白生予衷。

俯仰六合但直视,凭吊万世惭藐躬。

古称登岱小天下,孔子既没无敢同。

自顾不在弟子列,斯文未丧责未终。

即如此行庙算定,雅颂待纪神圣功。

题诗未毕日将入,洪河落处烟冥濛。

照我苍颜立华顶,挥洒爽气横关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黄河五堤咏.遥堤

凭处亘地轴,蜿蜒宁计里。

何处鱼鳞屋,陡觉鳌背起,愿巩千百年,黄流不到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