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楞伽寺阁

夙心寄山水,苦为六情凿。

乘暇恣冥搜,携侣淩修阁。

远水回群鸥,寥天度一鹤。

云梵落秋林,霜钟流夜壑。

岑寂灵异栖,决莽隐沦托。

烟月空人襟,藏腑自疏瀹。

天游岂在遐,境超即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冯恩在楞伽寺阁上登高望远的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超脱凡俗的精神世界。

首句“夙心寄山水”,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界的向往和寄托。接下来,“苦为六情凿”一句,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世俗情感的挣扎与解脱,引出了一种寻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乘暇恣冥搜,携侣淩修阁”描绘了诗人利用闲暇时间,与朋友一同攀登高阁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探索与欣赏。这一画面充满了友情的温暖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远水回群鸥,寥天度一鹤”通过“群鸥”与“一鹤”的对比,展现了广阔天地间的和谐与宁静。鸥鸟在水中嬉戏,鹤在天空翱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云梵落秋林,霜钟流夜壑”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云雾缭绕的山林,秋日的落叶,夜晚山谷中传来的钟声,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岑寂灵异栖,决莽隐沦托”表达了诗人对灵性生活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寂静的山林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远离尘世的纷扰,寄托于自然之中。

最后,“烟月空人襟,藏腑自疏瀹”描绘了月光洒满衣襟,心灵得到净化的场景。这里的“疏瀹”意味着洗涤、净化,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体验达到心灵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心灵净化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宁静与超然。

收录诗词(22)

冯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二首(其一)

故人万里外,夜梦忽在兹。

一去二十年,宛若平生仪。

因悲久离别,再拜前吐辞。

举手双涕下,自诉长相思。

觉来天一涯,彼此安得知。

岂无同心言,道远孰致之。

人生重结交,结交在当时。

对面不倾倒,相思亦奚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诗二首(其二)

烦歊不能寐,披衣步前楹。

仰视天汉流,众星一何明。

万动皆有息,人生何所营。

久伫风露下,洒然当我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园中杂言二首(其一)

洪钧陶万象,品汇皆天情。

四时忽代谢,岁功赖有成。

物理鲜常盛,天道有亏盈。

哲人秉大观,所以称达生。

伊余无所好,夙抱幽人贞。

一丘常自足,千驷良可轻。

宠禄岂足贵,贱者乃有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园中杂言二首(其二)

中岁不自好,营虑相纠缠。

宁如返初服,停策倚林泉。

岂不羡松乔,生本无仙缘。

鍊形得长生,此事终茫然。

有溪亦可渔,有山亦可田。

营谋良已足,踰分讵自全。

青阳不再御,朱华苦易捐。

欣然命旨酒,且以娱天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