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猿声引发的情感波动与深沉的哀愁。诗人以“懊恨”开篇,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绪,接着通过“胡为清夜发哀吟”一句,点明了猿声在寂静夜晚的哀鸣,引出对哀愁的深刻感受。诗人将猿声与历史人物羊公碣相联系,暗示了哀愁的深远历史背景,同时以“楚客”之泪,进一步强化了哀愁的情感色彩。
“秋汉月明悲更切”描绘了在明亮月光下的秋夜,猿声更加触动人心,悲痛之情愈发强烈。而“朔风天冷怨尤深”则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哀愁的氛围,使得哀怨之情更加深沉。最后,“谁能听此肠非断,只合闲僧不住心”,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哀愁难以承受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佛门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猿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哀愁的深切体验和情感的深度挖掘,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