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赠给危太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独特居所的赞赏和对其人品的敬重。首句“莫怪道人居处僻”以理解的态度开启,暗示危太朴选择清静之地并非孤僻,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次句“柴门今始为君开”则直接表达了对危太朴来访的欢迎,仿佛这扇柴门只为他而敞开。
“曾从小有探华盖”暗指危太朴有过非凡的经历,可能是指他过去的显赫或才学出众。“不向昆明数劫灰”进一步强调危太朴的超凡,昆明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数劫灰则象征历经沧桑,这里表达他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秋水渚涯浮地肺”描绘了友人居所的环境优美,如仙境般清新,让人联想到秋天的湖光山色。“茅君局任守天台”借用了道教典故,将危太朴比作守护天台的仙人,显示其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境界。
最后两句“倦游早欲依香火,付与卢敖戏九垓”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朋友的香火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同时也寓言般地提到卢敖这个神话人物,暗示危太朴的超凡使他们能一起在精神世界中遨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居所和人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超凡生活的向往,语言含蓄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