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子夜歌

枝喧对语莺,堂巢双飞燕。

良人一分袂,十载不相见。

雪藕丝中断,采莲蒂复双。

岂乏琅玕簟,含愁倚碧窗。

独鹤警露鸣,寒螀啼彻曙。

夜夜砧杵声,征衣寄何处。

素霰风逾急,青灯火亦寒。

不知羁旅地,形影双与单。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更迭中夜晚的静谧与情感的深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人类情感的交织。

“枝喧对语莺,堂巢双飞燕。”开篇即以生动的场景引入,莺鸟在枝头对语,燕子在屋檐下筑巢,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然而,随后的“良人一分袂,十载不相见”一句,瞬间将画面拉回至情感的深处,表达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

“雪藕丝中断,采莲蒂复双。”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景,如同断了的藕丝,虽有重逢的可能,却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而“岂乏琅玕簟,含愁倚碧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即使有舒适的环境,内心的愁绪也无法消散。

“独鹤警露鸣,寒螀啼彻曙。”独鹤的鸣叫和寒螀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孤独与哀愁的象征。而“夜夜砧杵声,征衣寄何处。”则直接点明了远方的亲人,通过夜夜的捣衣声,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

最后,“素霰风逾急,青灯火亦寒。”描述了冬日的寒冷与孤寂,而“不知羁旅地,形影双与单。”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无论是身处何地,无论是形还是影,都显得孤单而无助。

整首诗通过四季的更替,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离别之苦、思念之深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23)

黄凤翔(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学猗兰操

猗彼兰兮,空谷之盘兮。子之不采,何以为餐兮。

白露皑皑,倚兰采采。空谷无人,幽香自在。

子之惠兮,伊兰之穗兮,纫以为佩兮。

形式: 乐府曲辞

金陵杨柳词

太液池头欲暮春,谁家玉笛按歌新。

飞花好趁东风去,为觅南楼独倚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采菱曲

采菱复采菱,采采日已暮。

贪看马上郎,迷却花间渡。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遇]韵

乌栖曲(其一)

绿水如铺烟如织,杨柳藏乌日西匿。

閒倚兰桡望碧空,采莲一曲寄江风。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