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近饮酒作

天水边陲南接蜀,秦山翠照峨峨绿。

世间岂有粪金牛,枉使五丁斧山玉。

罢侯置守自蜀始,监郡东来两成毂。

至今芙蓉城上土,邦人犹记张仪筑。

偏方远僻坐井底,岂知东国穷锋镞。

十月为正布时令,方验水行改周木。

南征北戍幸息肩,洒酒炰豚贺新属。

祖龙妄意一至万,当道已闻神妪哭。

炎家天子起编户,政患嬴皇威令酷。

急于恩纪缓文法,正岁尚犹传五六。

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

野人何暇论年代,但忆每逢多稼熟。

青裾女子翻茜袖,抽镰穫稻腰如束。

三时勤苦一时好,自古有年非汝独。

七雄争战已遥远,万代兴亡真返复。

洛诵徒劳口嗫嚅,不如屡把壶中醁。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水边境南连蜀地,秦山翠色映照着峨峨的绿色。
世间哪有黄金牛可寻,白白浪费了五丁力士的开山之功。
废除封侯制度从蜀地开始,郡守东来如同车轮滚动。
至今芙蓉城上的泥土,百姓还记得张仪曾建此城。
偏远之地的人们身处井底,怎知东方国家兵戈之锐利。
十月成为正月发布时节令,验证了水行与木行的更替。
南北征战得以暂歇,人们洒酒烹豚庆祝新的归属。
秦始皇妄想一统万世,如今道路上已能听见神灵的哀哭。
炎帝子孙天子出身寒微,秦政严苛让人心生畏惧。
急于求成而忽视恩德,法律严酷,新年习俗仍流传五六。
我们百姓早已是秦民,直到十月还保留着旧时风俗。
乡野之人无暇讨论朝代变迁,只记得丰收季节的喜悦。
青裙女子翻动茜色衣袖,挥镰割稻,腰肢紧束。
农忙时节辛苦,丰收时刻欢愉,自古以来丰年非你独有。
七雄争霸的战争已远去,万代兴衰轮回不息。
空谈历史无益,不如频频举杯畅饮美酒。

注释

边陲:边境。
蜀: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四川一带。
五丁斧:传说中的五个力士,曾帮助秦始皇开凿蜀道。
芙蓉城:可能指成都,因其有芙蓉花而得名。
张仪筑:张仪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此处可能指他参与的城市建设。
井底:比喻见识短浅。
东国:指中原地区。
周木:古人认为水行对应木行,此处指季节更替。
祖龙:秦始皇的别称。
编户:古代户籍制度下的居民。
洛诵:泛指读书或诵读。
屡把壶中醁:频繁地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水边陲的壮丽景色,蜀地与秦山相接,山色翠绿,犹如峨峨的翡翠。诗人感叹蜀地的富饶,提及传说中的五丁开山,暗示着蜀地历史的厚重。诗中提到从蜀地开始实行罢侯置守的制度,以及张仪修建芙蓉城的典故,展现了地方治理的历史变迁。

接着,诗人指出偏远地区的人们对国家大事了解有限,只知道农事丰收的喜悦。冬季来临,朝廷颁布新的历法,人们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反思秦朝严苛的统治和汉代皇帝的恩惠与法制。尽管历经朝代更迭,农耕文化依然延续,百姓在丰收时节欢庆。

最后,诗人感慨历史的沧桑,认为探讨历史变迁不如享受当下美酒。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和民间生活为背景,寓言历史兴衰,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形式: 古风

初发桂林有出岭之喜但病馀便觉登顿至灵川疲甚自叹羸躯乃无一可偶陆融州有使来书此寄之

桂林独宜人,无瘴古所传。

北客守炎官,恃此以泰然。

堂高惬宴坐,讼简容佳眠。

不计身落南,璿柄三回天。

今朝遂出岭,欢呼系行缠。

罝兔脱丰草,池鱼跃清渊。

那知多病身,久静翻怀安。

长风荡篮舆,帘箔飘以翾。

灵泉路吃蹶,仆夫告赪肩。

我亦头岑岑,中若磨蚁旋。

走投破驿宿,强饭不下咽。

兹事未渠央,万里蜀道难。

十年故倦游,况乃成华巅。

蚕老当作茧,不茧夫何言。

形式: 古风

初泛潇湘

六桨齐飞急下滩,碧琉璃上雪花翻。

越来溪色清如此,只欠矶头一钓竿。

形式: 七言绝句

初赴明州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