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先墓作六首(其三)

不辰吾最甚,十二丧慈闱。

对食啼葱叶,当秋泣线衣。

国忧才隔岁,泉路幸先归。

赐葬仍同穴,丝纶灼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修先墓作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母亲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怀念之情。

首句“不辰吾最甚”,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遭遇不幸,最为悲痛。接着,“十二丧慈闱”点明了母亲去世的时间,以“十二”这个数字强调了时间之长,暗示了诗人长时间的痛苦与思念。

“对食啼葱叶,当秋泣线衣。”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食物时的哭泣,以及在秋天穿着母亲衣物时的悲伤。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

“国忧才隔岁,泉路幸先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忧虑的短暂,以及对母亲去世的庆幸,似乎在说虽然国家有忧患,但母亲已经安息,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安慰。

最后,“赐葬仍同穴,丝纶灼有辉。”这两句描述了母亲的葬礼,以及她与父亲合葬的情景。这里的“赐葬”表明了对母亲的尊重与哀悼,“同穴”则体现了家族的团结与对逝者的怀念。“丝纶灼有辉”可能是指祭品或仪式的光芒,象征着对母亲的纪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具体的场景刻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母亲去世的哀痛与怀念,以及对家庭和国家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修先墓作六首(其四)

峰西频倚杖,一上一徘徊。

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

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

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五)

固安唯至愿,尺寸自经营。

墓是无穷事,人兼不朽名。

发祥如有本,凭吊所从生。

虽乏青囊术,滕公自得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六)

万山青不极,旷绝此登临。

大化自通塞,吾人为古今。

风摇千亩绿,云散一溪阴。

转盼皆陈迹,弥伤志士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白鸠

奇毛远致自南交,异物何须论九苞。

霁后有声来屋角,月中无影立梅梢。

曾为汤瑞同丹鸟,不入周诗乱鹊巢。

宿世鹰扬心尚在,白旄黄发未全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