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内

世人共道乌纱好,君独垂头思丰草。

不能荣华岂大人,长伏蓬蒿终凡鸟。

富贵欲来官已休,儿女成行田又少。

盈箧算无千个铜,编衣那得一寸缟。

陶潜未了乞儿缘,庞公不是治家宝。

玉白冰清欲何为,不记牛衣对泣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述内》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对比世俗追求的富贵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

首句“世人共道乌纱好,君独垂头思丰草”,开篇即以世人的普遍追求与诗人的独特思考形成鲜明对比。乌纱帽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垂头思丰草”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价值观与个人内心世界的冲突。

接着,“不能荣华岂大人,长伏蓬蒿终凡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对比。诗人质疑那些追求荣华富贵的人是否真的能称得上“大人”,并以“终凡鸟”自比,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接受和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富贵欲来官已休,儿女成行田又少”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官场的束缚使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难以实现;而当财富积累后,却发现失去了更多,如时间、健康乃至内心的平静。

“盈箧算无千个铜,编衣那得一寸缟”则从物质层面进一步探讨了富贵的虚幻。即便是拥有大量财富,也无法满足所有需求,更无法购买到真正的快乐和平静。编衣所需的一寸缟,象征着精神层面的追求,这在物质财富中是无法得到的。

“陶潜未了乞儿缘,庞公不是治家宝”引用了陶渊明和庞统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陶潜虽有“乞儿缘”,但他的内心世界丰富且自由;庞统作为治家之宝,却未能真正享受家庭的温暖。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真实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批判。

最后,“玉白冰清欲何为,不记牛衣对泣时”以玉白冰清比喻高洁的品质,但面对现实的困境,诗人似乎陷入了迷茫。这句话反映了在追求高尚品质的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无奈。同时,它也提醒人们,不应忘记过去艰难时刻的坚韧与勇气。

综上所述,《述内》通过对比、引用和象征手法,深刻地探讨了个人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袁宏道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价值追求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答内

少年读书求富贵,白手青云能自致。

屈首空云事已成,到头转觉官无味。

一尺刚肠五尺身,我非儿女宁拜人。

莱子有妻终是隐,原宪无病莫忧贫。

我腕如绵面似纸,未得一钱先羞死。

书生无才不解贪,不是将身比秋水。

形式: 古风

湖上

流莺舌倦语初歇,画峦微点梨花雪。

茶叶白抽四五旗,竹孙班裹两三节。

芳草如绵陷归辙,花气薰人醒不得。

落红雨过更愁人,六桥十里猩猩血。

形式: 古风

第五泄

银河夜长天堤绽,空中现出琉璃变。

电布云奔一派垂,山都昼吼白龙战。

四壁阴阴吹雨足,画峦活舞玲珑玉。

天孙夜夜踏歌来,一曲飞珠二万斛。

形式: 古风

赠模上人

头发如霜气如虎,栏杆十路挞生虏。

手挈头颅百颗归,不曾半粒食官府。

而今老来无气力,县家明文防镰贼。

空房夜雨刀瘢寒,儿孙骄呆去不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