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模上人

头发如霜气如虎,栏杆十路挞生虏。

手挈头颅百颗归,不曾半粒食官府。

而今老来无气力,县家明文防镰贼。

空房夜雨刀瘢寒,儿孙骄呆去不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和尚的生活境遇与内心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悲凉的意味。

首句“头发如霜气如虎”,以“头发如霜”形象地展现了和尚年老的形象,而“气如虎”则暗示了他虽年老但内心仍充满力量和勇气。接着“栏杆十路挞生虏”,通过“挞生虏”这一动作,展现了一种对抗外敌的姿态,象征着和尚虽已年老,但心中仍怀有对正义与和平的追求。

“手挈头颅百颗归,不曾半粒食官府。”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和尚的高尚品质,他不仅勇敢地对抗敌人,更是在行动中坚持不贪图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体现了他的清廉与无私。

然而,“而今老来无气力,县家明文防镰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尚的力量逐渐减弱,面对社会的不公与威胁,他只能依靠官方的保护,这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感叹,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年长者的忽视与不信任。

最后,“空房夜雨刀瘢寒,儿孙骄呆去不得。”描述了和尚晚年生活的孤独与凄凉,夜晚的空房、寒冷的刀瘢以及无法离开的儿孙,都构成了他生活中的苦涩与无奈。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表达了对老年人处境的关注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尚年轻时的英勇与年老后的无力,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揭露,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与自然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沈母篇为萧山令沈广乘年兄赋

女霜五月流空槛,碧海无波白日敛。

赎得遗编苦教儿,泪作笔花血作点。

头白眼酸轲名立,部疏得报温纶及。

转将深痛畏儿知,当面堆欢背面泣。

湘湖水白萧山青,花光云片满公庭。

惭无一钱将供母,闭门亲写法王经。

形式: 古风

过云栖见连池上人有狗丑韭酒纽诗戏作(其一)

钱塘江上云如狗,一片顽石露粗丑。

苦竹丛丛本岭烟,毛松落落千行韭。

道旁时榜赵州茶,室中不戒声闻酒。

更问如之与如何,便是颈上重加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过云栖见连池上人有狗丑韭酒纽诗戏作(其二)

少年曾盗子胡狗,父母不容亲戚丑。

每到僧房索布衣,更向佛头种葱韭。

读书十年未识字,持戒三生不断酒。

恁有一般可笑人,逢著师尼便解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题潘生小像生嗜酒时将别

潘生肉颊权微起,面貌长在酒杯里。

何人倾出酒波来,洒向溪藤五尺纸。

忆昨逢君黄山道,窄帽单衫立深草。

江上追随又一年,缸面瓮头几回倒。

殷勤留取箧中身,别后看谁先瘦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