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

家山松菊半荒芜,杖策穷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

祇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家乡的松菊已半荒凉,我持杖漫步终年,任凭心意所向。
凭借对大地灵气的直觉,而非占卜,我明白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修养和独立谋生。
长久以来,我发现郭璞的言论大多应验,而我老去后,心境更加淡泊。
我只想把这些经历整理成方士传记,让您的名字出现在我的新作中。

注释

家山:故乡。
松菊:象征高洁。
荒芜:荒废、无人打理。
杖策:手杖。
穷年:一生、终年。
信所如:随心所欲。
地灵:大地的灵气。
卜筮:古代占卜方法。
人贵:人的价值。
陶渔:自我修养和谋生。
郭璞:古代术士,擅长占卜。
言多验:言论常常应验。
颜含:老者的面容。
意更疏:心境更加淡泊。
勒成:编撰。
方士传:关于方士(古代修道或炼丹的人)的传记。
借君名姓:借用您的名字。
新书:新的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目为《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之人的景况和心境,以及对其品格和修为的赞美。

首句“家山松菊半荒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杖策穷年信所如”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选择的肯定和向往。

接着,“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渌”,诗人赞扬山中人的品质,不是通过占卜或其他方式来认识,而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内在修养来体现其高贵。这里的“陶渌”指的是古代隐士陶渊明,以之比喻山中人的高洁。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诗人借用历史上著名的隐逸郭璞和颜回,表达对山中人深厚的理解和赞赏,他们的言行都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而老者颜回则是以其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著称。

最后,“祇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诗人表达了想要将山中人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来,并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使之名垂青史。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那些能够坚守内心高洁、不随世俗沉浮的人物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冲卿上元从驾至集禧观偶成

昭陵持橐从游人,更见熙宁第四春。

宝称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朱尘。

辇前时看新歌舞,仗外还如旧徼巡。

投老逢时追往事,却含愁思度天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冲卿过睢阳

宫庙此神乡,留亲泊楚艎。

天开今壮丽,地积古悲凉。

不改山河旧,犹馀草木荒。

还闻足宾客,谁是汉邹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剪綵,守岁夜倾银。

恩赐随嘉节,无功祗自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刘著作过茆山今平甫往游因寄

华阳仙伯有茆卿,官府今传在赤城。

三鹤不归犹地胜,二君能到亦心清。

诗中慷慨悲陈迹,篇末慇勤奖后生。

遥想青云知可附,坐看闾巷得名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