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著作过茆山今平甫往游因寄

华阳仙伯有茆卿,官府今传在赤城。

三鹤不归犹地胜,二君能到亦心清。

诗中慷慨悲陈迹,篇末慇勤奖后生。

遥想青云知可附,坐看闾巷得名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华阳仙伯有茅卿,官府今传在赤城。
三鹤不归犹地胜,二君能到亦心清。
诗中慷慨悲陈迹,篇末慇勤奖后生。
遥想青云知可附,坐看闾巷得名声。

注释

华阳:指道教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仙伯:仙人中的长者。
茆卿:茅山道士,古代对道教人士的称呼。
官府:指道教宫观。
赤城:道教名山,代指神仙居所。
三鹤:道教传说中的仙鹤,象征长寿或仙道。
地胜:地势优美,适合修炼。
二君:指茅卿和其他仙人。
心清:心境清净,超脱世俗。
慷慨悲陈:情感激昂,追忆往事。
陈迹:过去的经历或事迹。
慇勤:热情而周到。
奖后生:鼓励和赞赏年轻人。
青云:比喻高位或理想境界。
可附:可以追求或接近。
闾巷:平民百姓聚居的地方。
得名声:在世间获得声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诗名《次韵刘著作过茆山今平甫往游因寄》。诗中通过对华阳仙伯茆卿故地的描绘,以及对两位君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后学的期望。

诗的前两句“华阳仙伯有茆卿,官府今传在赤城”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及其遗迹的怀念。这里的“华阳仙伯”指的是古代的一位仙人,而“茆卿”则是这位仙人的茅庐,象征着超脱尘世的高洁生活。官府现在传承这一故事,说明了历史的连续性和记忆的力量。

接下来的两句“三鹤不归犹地胜,二君能到亦心清”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三只鹤虽然不再返回,但这片土地依旧保持着美好;而“二君”能够到此,说明他们的心灵纯净无染。

中间两句“诗中慷慨悲陈迹,篇末慇勤奖后生”表现了诗人在创作时的真挚情感和对后辈的激励。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鼓励年轻一代要努力追求。

最后两句“遥想青云知可附,坐看闾巷得名声”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和信心。希望自己的理想如同青云般高远可及,同时也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获得美好的声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对友情和后学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吴仲庶省中画壁

画史虽非顾虎头,还能满壁写沧洲。

九衢京洛风沙地,一片江湖草树秋。

行数鯈鱼宾共乐,卧看鸥鸟吏方休。

知君定有扁舟意,却为丹青肯少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吴冲卿召赴资政殿听读诗义感事

周南麟趾圣人风,未有驺虞系召公。

雅颂兼陈为四始,笙歌合奏以三终。

讨论诏使成书上,休浣恩容著籍通。

墙面岂能知奥义,延陵听赏自为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吴季野再见寄

衣裘南北弊风尘,志趣卑污已累亲。

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

远同鱼乐思濠上,老使鸥惊耻海滨。

邂逅得君还恨晚,能明吾意久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宋次道忆太平早梅

大梁春费宝刀催,不似湖阴有早梅。

今日盘中看剪綵,当时花下就传杯。

纷纷自向江城落,杳杳难随驿使来。

知忆旧游还想见,西南枝上月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