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水绿相纡。好个依山傍水居。
不是隆中高卧处,茅庐。直挽岷峨入壮图。
匡世策全疏。只合归来坐守株。
乡里小儿从笑我,非夫。却胜携人共泛湖。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南乡子》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画面,以简洁的词句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我评价。"山水绿相纡",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翠绿曲折,显示出自然环境的优美宁静。"好个依山傍水居",表达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喜爱,认为这样的住所适宜修身养性。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这不是诸葛亮隐居隆中的地方,而是更适合自己的选择,"茅庐"暗示了简朴的生活方式,"直挽岷峨入壮图"则寓言自己志向宏大,即使在平凡生活中也能胸怀壮志。
下片转向内心的感慨,"匡世策全疏"表明诗人虽然有治世之才,但并未得到施展,选择了回归田园,"只合归来坐守株",暗指自己甘愿像守株待兔的人一样,静待时机。然而,他并不为此感到懊悔,反而自嘲地说"乡里小儿从笑我,非夫",表示自己不屑于世俗的眼光,更愿意保持独立的人格。
最后,诗人以"却胜携人共泛湖"作结,表达出比起与他人一同游玩,他更享受独自的隐逸生活,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超脱心境。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士人的隐逸情怀。
不详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薄宦苦营营。半世长亭复短亭。
一旦结茅当叠嶂,云屏。朝暮阴晴几样青。
浊酒瓦盆盛。农父无才却有情。
好雨知时公到此,安宁。话到盆空月满庭。
淅米剑头炊。枵腹雷鸣出险诗。
诗客眼高轻视鹤,如鸡。终是鸡群有等威。
供饲不如期。柰此瓶储告尽时。
也胜劈琴馋俗子,充饥。穷饿相从更怨谁。
高论听悬河。先知新诗问老坡。
手冷不甘寒气早,谁呵。更被黄花笑鬓皤。
风竹乱婆娑。老我衰颜藉酒酡。
佳节重逢真可赏,赓歌。陶令壶觞旨且多。
老子分渔樵。说着登山气更豪。
天外长江流不尽,迢迢。脚底青云步渐高。
两手敢辞劳。右有深杯左有螯。
我似渊明多一字,陶陶。明日黄花笑二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