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动而得谤亦名随,生子看来不必奇。
尔辈真堪畀豺虎,君王安用猎熊罴。
人言李白文如锦,谁信卢能命若丝。
回首世间机阱恶,子归闭户有馀师。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再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世间评价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子孙教育的期望。
“动而得谤亦名随,生子看来不必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誉和流言的豁达,不认为子女必须非凡才能证明价值。这里“动而得谤”说明只要有所作为,就难免被人议论,而“亦名随”则意味着这种议论如影随形,无法避免。生子看来不必奇,则是对待子女的态度,不强求他们必须异常或卓越。
“尔辈真堪畀豺虎,君王安用猎熊罴。”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景象,“尔辈”指代后代,而“真堪畀豺虎”则是希望他们能够有真正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接着,“君王安用猎熊罴”则是在比喻中表达了对于领导者使用人才的期待,希望领导者能像猎人捕捉猛兽一样,安全地利用那些具有勇气和力量的人才。
“人言李白文如锦,谁信卢能命若丝。”这里诗人提到了唐代诗人李白,其文采被誉为如锦绣般华丽。然而接下来的“谁信卢能命若丝”则是对比,其中“卢能”可能指的是某位文学家或历史人物,而其命运却如同细丝一般脆弱。这两句诗通过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命运的感慨。
最后,“回首世间机阱恶,子归闭户有馀师。”诗人在这里反思世间的险恶,而“子归闭户”则是希望子女能够回归到安全的家庭之中。而“有馀师”则表达了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拥有余裕和闲暇去学习和成长。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名誉、子孙教育以及人才使用的思考,也通过李白和卢能的比较,抒发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从来粪土轻胡赵,晚视渠侬直唯阿。
时与客联烘虱句,断无人听饭牛歌。
挂冠耄及收身晚,赐扇恩深取数多。
周易鲁论俱束閤,免教后世罪王何。
刬骑犊子不施鞯,老退犹堪学力田。
疏大夫金虽已散,蔺相如璧偶然全。
黄河水有曾清日,白发人无再少年。
许大乾坤愁塞满,觅无愁处只樽前。
少小从军事裤靴,祇今庙算主通和。
胡来复去兔三窟,民散未收蜂一窝。
病觉风光于我薄,老知书册误人多。
罪言著就深藏取,自笑狂生壮志蹉。
包羞羊借皋比盖,饰貌狙将衮服披。
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
方开元际唐风盛,自建安来汉道衰。
举世纷纷学姚贾,老夫持此欲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