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清了的《偈颂十首》之四,通过“彻澄无凝碍,情尘迥脱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清净、超越世俗情感束缚的追求。接下来的“全机忘照外,一句未分前”,则进一步阐述了在彻底忘却自我意识和外界干扰的状态下,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接着,“枯木云笼透,寒潭月夜圆”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枯木与云雾交织,寒潭中映出明月的圆满,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宇宙的和谐。最后,“回头开正眼,芳草破春烟”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在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后,能够洞见真理,如同春日里芳草冲破迷雾,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佛教中关于心灵净化、超脱世俗、洞察真理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