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瀛台

此地无山喜有台,南瞻北眺两宜哉。

衰翁无事日倾倒,佳客何人时一来。

孤鹤飞鸣知我在,征鸿嘹唳为谁哀。

老来万事如归宿,不为忧愁强把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这里没有山峦却有平台,南望北看都适宜自在。
年迈的老人无所事事常饮酒,期待哪位好友能偶尔来访。
孤独的鹤鸣声知道我在这里,远行的大雁叫声似乎在为谁哀伤。
年老后万事如归家般宁静,不再因忧虑而勉强举杯畅饮。

注释

此地:这里。
无山:没有山。
喜有台:却有平台。
南瞻:向南看。
北眺:向北看。
两宜哉:都很适宜。
衰翁:年迈的老人。
无事:无所事事。
日倾倒:常饮酒。
佳客:好友。
何人:哪位。
时一来:偶尔来访。
孤鹤:孤独的鹤。
飞鸣:飞翔鸣叫。
知我在:知道我在这里。
征鸿:远行的大雁。
嘹唳:叫声。
为谁哀:似乎在为谁哀伤。
老来:年老后。
万事:万事万物。
如归宿:如回家一般。
不为:不再为了。
忧愁:忧虑。
强把杯:勉强举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家铉翁的《九日登瀛台》,表达了作者在瀛台上登高远望的闲适心情和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此地无山喜有台”,写出了瀛台虽无高山之峻,但有平台可供欣赏四周景色,令人感到欣喜。次句“南瞻北眺两宜哉”进一步强调了登台观景的惬意,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望去,都令人心旷神怡。

“衰翁无事日倾倒”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无太多俗务缠身,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佳客何人时一来”则流露出期待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心情,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人际交往的渴望。

“孤鹤飞鸣知我在,征鸿嘹唳为谁哀”通过孤鹤和雁鸟的鸣叫,寓言自己虽然孤独,但仍有知音理解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暗含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老来万事如归宿,不为忧愁强把杯”,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老年,将人生看作一种归宿,即使面临忧愁,也不愿勉强饮酒以求忘却,而是坦然接受生活的种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有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收录诗词(109)

家铉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登瀛台和昔人韵二首

屋角东边十仞台,龙蟠虎踞亦奇哉。

四时长是几案物,九日仍烦杖屦来。

乐事无穷谁共管,孤云在望我堪哀。

梦随鸿鹄南飞去,岑下长号酹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社园与林宰平话别

远瀑峰高近可闻,崭崭湖上有林君。

诗怀欲静忘清浊,世眼无明及泯棼。

束草低根留性在,寸荑寒柳带春分。

人生难别花时节,惜此须臾尽夕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前岁上元与赵任卿寓临安追逐甚乐今年同在建溪任卿先赴郡席小雪忽作且知早筵遂散独坐无聊因得二诗却寄(其二)

沙河红烛暮争然,花市清箫夜彻天。

客舍风光如昨梦,帝城歌酒又经年。

老僧强作琉璃供,上客先逢玳瑁筵。

不许裴郎同夜饮,新妆月底为谁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前岁上元与赵任卿寓临安追逐甚乐今年同在建溪任卿先赴郡席小雪忽作且知早筵遂散独坐无聊因得二诗却寄(其一)

山城灯火已萧然,扫巷游人更雪天。

厌听落梅翻永夜,喜看飞絮卜丰年。

狂随戏蝶装罗髻,巧逐纤腰上舞筵。

明日瑶阶对琼树,会须微月与争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