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首句“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表明辛居士有意返回他那座南方的家乡,回到自己熟悉和安逸的竹林中去,这里寄寓着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接着,“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显示了辛居士虽然还未能如愿辞官返乡,但他内心充满了渡过川流、返回家园的情感。这里的“调鼎”是古代官职之一,指的是管理国家财政大权的官员,而“鼎”在此也象征着朝廷和官职;“济川心”则是想要跨越那阻挡归途的河流之情。
第三句“我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表明诗人也是一个对世事已经淡然的人,他的心中有着自己的田园,那些田园位于汉水之南的阴凉之地。这里的“忘机”意味着忘却了官场的纷争和个人利益的计算。
最后两句,“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则是诗人因为辛居士的归乡而触发自己对家乡的情思,他将这种情感通过诗歌形式远远地送给那位生活在边塞、名叫微的人。这里的“故乡去”既指辛居士要回家的动作,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归属之地的怀念;而“遥寄式微吟”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辛居士归隐生活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这种意境与唐代文人常有的“归隐”主题相呼应,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离和精神上的自我安慰。
不详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
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
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
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
何如石岩趣,自入户庭间。
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
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