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澹庵潜圣学,未许外人传。
门里存衣钵,吟边可管弦。
浣花宗武辔,儋耳小坡船。
绿鬓成黄壤,从今更问天。
这是一首充满了禅意和山水田园诗情的佳作。从字面上看,诗人似乎在描绘一位隐逸高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澹庵潜圣学"表明这个人物可能是一位修行者,他所追求的是高深莫测的智慧,而这份智慧并非人人都能理解或传承。
"未许外人传"则强调了这种智慧的独特性和不为世人所了解。紧接着,"门里存衣钵"描绘了一幅隐者生活自给自足的画面,衣钵象征着简单而自足的生活方式。
"吟边可管弦"则是诗人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里的“吟”可能指的是一种无声的歌唱,而“管弦”则代表了乐器的声音,这两者结合起来,传递了一种超越言语的沟通方式。
接下来的"浣花宗武辔"和"儋耳小坡船"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浣花"可能是指某一处水边之地,"宗武辔"则像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交通工具,而"儋耳"和"小坡船"共同构建了一幅宁静与孤独共存的画面。
最后两句"绿鬓成黄壤,从今更问天"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一种感慨。这里的“绿鬓”可能指的是山林之中的青苔,而“黄壤”则代表了秋天的色彩。这两者的转换,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流逝和自然规律的一种深刻体悟。"从今更问天"则像是诗人在面对这不断变化的世界时所发出的感叹或是疑问。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环境、精神追求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荔子阴中风绝凉,菖蒲节后日偏长。
落残数柄荷花蕊,浸得一瓶泉水香。
多病早衰非破砚,欲行复倦且胡床。
曲江近北差迟暑,不道江山胜五羊。
山路祇言迥,农家俱夙兴。
短长群稚子,回避一田塍。
随犬能知路,骑牛底用绳。
兹行有胜事,何处不丰登。
人趁村中市,鸡鸣担上笼。
忽看一天紫,未吐半轮红。
谁撼扶桑露,吹来杨柳风。
诗肩忍凉冷,已出两臞峰。
帝里都无个里宽,苑深地禁到应难。
蔚然绿树去天近,上有子规啼月残。
便觉恍如还故里,不知闻处是长安。
野蔷薇发桐花落,孤负南溪老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