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拂拭瑶琴听我歌,汤汤三叹又峨峨。
了知世道从来久,长觉人心苦太多。
便踏早朝陪凤辇,更忧春梦隔鲸波。
此生付与天公竟,铁杵成针取次磨。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答简夫(其二)》。从艺术风格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的作品。
"拂拷瑶琴听我歌,汤汤三叹又峨峨。"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抚琴唱歌的情景,通过“拂拷”一词传递出一种细腻与温柔的感觉,而“汤汤三叹又峨峨”则表达了一种激昂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热爱。这样的开篇设置了整个诗作的情感基调。
"了知世道从来久,长觉人心苦太多。"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世间的深刻理解与人生苦短的感慨。“了知”表明诗人的洞察力,而“从来久”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沉重。此处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人世疾苦的同情。
"便踏早朝陪凤辇,更忧春梦隔鲸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忧虑。“便踏早朝”可能是指早晨出行,“陪凤辇”则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而“更忧春梦隔鲸波”则是在描写春天美好的幻想被现实阻隔的无奈。
"此生付与天公竟,铁杵成针取次磨。"
这两句体现了诗人面对生命和命运的一种豁达态度。“此生付与天公竟”表明了一种将个人命运交由天命的超脱,而“铁杵成针取次磨”则是用来比喻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世间的洞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不详
不怪年来万事非,聊须把酒赋新诗。
乾坤正自无今昔,草木何妨有变衰。
白发我甘投老去,红颜君惜卧春时。
古人不朽终何事,此段工夫可浪施。
十日山阴雪塞门,晓来飞霰尚纷纷。
扁舟忽忆寻安道,载酒还成访子云。
便喜晴湖光璀璨,何妨归路日黄曛。
侯家燠馆多良宴,此段风流恐未闻。
杜门终岁少过从,一室萧然百念空。
纸上陈言皆妙用,胸中馀味有新功。
支筇饱看千山月,攲枕閒听万窍风。
粗饭浊醪能送日,苍颜白发任成翁。
风声捲芦竹,雪意满江天。
水落石可数,沙寒鸥自眠。
回头渺城郭,留眼寄山川。
老去重来否,吟馀一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