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彭器资

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钟贤可慕。

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

中江秋浸两崖间,溯洄与我相往还。

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于波澜。

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

楞伽我亦见彷佛,岁晚所悲行路难。

形式: 古风

翻译

鄱阳湖水滔滔东流去,这里汇聚了天地之气,令人敬仰贤德之人。
诗文如海波澜壮阔,道德行为深远,总能找到归宿。
秋天的江水在两岸之间回荡,我与它相互往来。
我长久汲取它的清澈,不断感受波涛的壮丽。
豪言壮语深入至奇妙的云海,向我展示仙圣世界的本源。
我也曾在楞伽山有所感悟,但晚年感叹人生道路艰难。

注释

鄱水:鄱阳湖。
滔天:水势盛大。
钟:汇聚。
贤:贤能的人。
慕:敬仰。
文章:诗文。
浩渺:广大无边。
波澜:比喻诗文的起伏变化。
行义:道德行为。
归处:最终的归宿。
中江:江流的中部。
秋浸:秋天的江水浸润。
两崖:两岸。
溯洄:逆流而上。
挹:汲取。
清:清澈。
竭:尽。
波澜:比喻江水的起伏。
放言:豪言壮语。
妙云海:奇妙的云海。
仙圣:仙人和圣人。
本所寰:本源的世界。
楞伽:佛教名山,这里可能指代某种精神境界。
彷佛:隐约可见。
岁晚:晚年。
行路难:人生的艰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朋友彭器资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高度评价。"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钟贤可慕"一句,通过描述鄱水奔流直至东海,表达了诗人对彭器资才能的赞赏,认为他的才华如同鄱水一般广博而深邃,令人敬佩。

"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则进一步强调彭器资的文学成就和高尚的情操,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中间两句"中江秋浸两崖间,溯洄与我相往还"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天的江边共同徜徉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不离不弃的情感。

"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于波澜"一句中,“挹”有引出、吸取之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明自己长时间地品味着彭器资的文章,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则是在赞美彭器资的言辞能达到的深远境界,如同探索高深莫测的仙境一般。

最后两句"楞伽我亦见彷佛,岁晚所悲行路难"表露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旅途的感慨。"楞伽"意指佛经中的楞伽城,是一个高深的禅定境界;"岁晚所悲"则是到了年纪较大时,感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越来越艰难,这里可能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朋友才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文学的珍视,以及对于生命意义和未来道路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赠曾子固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

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

形式: 古风

戴不胜

昔在宋王所,皆非薛居州。

区区一不胜,辛苦亦何求。

怀禄讵有耻,知命乃无忧。

此士自可怜,能复识此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霹雳沟

霹雳沟西路,柴荆四五家。

忆曾骑款段,随意入桃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霾风

霾风摧万物,暴雨膏九州。

卉花何其多,天阙亦已稠。

白日不照见,乾坤莽悲愁。

时也独奈何,我歌无有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