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可谓出丑衒媸惟自叙鄙怀并以见区区敬慕之意姑惟教之是所愿也(其二)

学道辛勤历万艰,精神见性本无还。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

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学习修道历经无数艰辛,精神追求本质本就无需回归。
夫妻相敬足以自得其乐,携手同行何必远赴鹿山。
真善美与通达并非遥不可及,不偏激也不愚笨,我处在其中。
自感世俗之心仍未完全放下,希望在座者能少些闲言闲语。

注释

学道:修炼道术。
辛勤:努力不懈。
万艰:无数困难。
精神:精神追求。
见性:认识本性。
无还:无需回归。
齐眉:夫妻相敬如宾。
瓢乐:简单的快乐。
何须:何必。
鹿山:隐居之地。
谓介:真善美。
谓通:通达。
非所在:并非遥不可及。
不夷不惠:不偏激也不愚笨。
自怜:自感。
尘俗:世俗。
心犹在:仍未放下。
即席:在座。
抠衣:指提出请求。
愿少闲:希望减少闲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的诗风,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开篇“学道辛勤历万艰”表达了诗人对道学的追求与努力,以及面对种种困难仍坚持不懈的决心。“精神见性本无还”则是说到内在的心灵觉悟,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中,“齐眉”指的是平和的眉宇,象征心态的宁静。“供瓢乐”可能是指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而“携手何须去鹿山”则是在表达对现状的满足,不需要到处寻觅。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这两句似乎在讨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强调了真诚与智慧的重要性。

最后,“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仍然留恋世俗的心态有所感慨,并希望能够抽出时间来修身养性。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安顿。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回归自然的心境,以及对内在智慧与真诚交流的重视。

收录诗词(280)

杜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可谓出丑衒媸惟自叙鄙怀并以见区区敬慕之意姑惟教之是所愿也(其一)

道在行藏自古艰,为贫偶出未能还。

一从举手遮西日,已恐移文在北山。

身入微官缰锁里,心惭大隐市朝间。

浮云富贵非吾事,便有功名亦等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再依韵复足五十六字以见一时无聊之态非诗也

人间总是一虚空,过眼流光过耳风。

方见露芽墙下茁,又嗟霜叶岭头红。

身来作吏双溪上,谁使冲寒一寺中。

急雪随风穿瓦过,强呵冻手作诗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戏赋段桥风筝

段桥牵纸鹞,儿戏亦关心。

风快应难挽,云高径欲侵。

人誇无限力,身直不多金。

说与须知道,明朝不似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有感

捧檄来兹邑,劳劳两载馀。

亲庭千里隔,家信十分疏。

有妇闻多病,诸儿尽废书。

低檐秋雨滴,点点正愁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