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三首(其三)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悟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我跟随流水寻找溪流的源头,
走到尽头却发现一片茫然。

注释

步随:跟随脚步。
流水:流动的水。
觅:寻找。
溪源:溪流的源头。
行到:走到。
源头:事物的起始或根本。
惘然:迷茫、困惑。
始悟:开始明白。
真源:真实的源头,可能指真理或生命的根本。
行不到:无法到达。
倚筇:依靠竹杖。
随处:随便、处处。
弄潺湲:玩赏潺潺流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思考。开篇“步随流水觅溪源”,诗人通过亲身体验,追寻溪流的源头,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探求自然之谜、追寻生命真諦的象征。

接下来的“行到源头却惘然”表达了一种失望与迷茫的情感。尽管诗人找到了溪流的源头,但这种寻找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满足或启示,反而是“惘然”,似乎在暗示对生命和自然更深层次理解的渴望。

然而,在这之后,“始悟真源行不到”一句,却又转变为一种超脱与悟到。诗人开始意识到,有些事物或真理,是无法通过现实行动去触及的。这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界更深层次理解的领悟,也是对“求知若渴”的自我反思。

最后,“倚筇随处弄潺湲”则描绘了诗人在这种超脱后的状态,身临其境,享受着溪水潺潺之声,这种行为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平和与满足。可以说,诗人的内心经历了一次由迷茫到觉悟,再到超脱的过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寻溪流源头的旅程,展现了自然界的奥秘、生命的深度以及诗人个人的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题烂柯山

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

空教采樵客,柯烂不知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其一)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

云起欲为雨,中川分晦明。

才惊横岭断,已觉疏林鸣。

空际旱尘灭,虚堂凉思生。

颓檐滴沥馀,忽作流泉倾。

况此高人居,地偏园景清。

芳馨杂悄茜,俯仰同鲜荣。

我来偶兹适,中怀澹无营。

归路绿泱漭,因之想岩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