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家

野人家,瓦少茅半遮。墙外横青山,墙头出葵花。

绕屋桐树绕屋麻,地碓舂粟如黄芽。

小如高髻发爬?,平生有额不点鸦。

月色夜夜照纺车,木棉纺尽白雪纱。

为言主家颇豪奢,绣罗作裙歌娇娃。

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野人家的自然环境与人物活动。

首先,诗人以“瓦少茅半遮”开篇,简练地勾勒出野人家的朴素风貌,屋顶瓦片稀疏,茅草遮掩,透露出一种原始而宁静的生活气息。接着,“墙外横青山,墙头出葵花”,描绘了屋外的自然景观,青山环绕,墙头绽放着葵花,既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绕屋桐树绕屋麻,地碓舂粟如黄芽”,进一步展示了屋内及周边的环境,桐树和麻围绕着房屋,地上的石碓在月光下舂出金黄的粟米,这一场景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忙碌。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将舂出的粟米比作黄芽,形象生动。

“小如高髻发爬?,平生有额不点鸦”,这里通过对比,描绘了女子的头发如同高高的发髻,虽未点上黑色的鸦片,却依然美丽动人,体现了女性的自然美与朴实之美。

“月色夜夜照纺车,木棉纺尽白雪纱”,夜晚的月色洒在纺车上,木棉被纺成洁白如雪的纱布,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赞美了劳动者的智慧与勤劳。

最后,“为言主家颇豪奢,绣罗作裙歌娇娃”,诗人转而描述了主人家的奢华生活,穿着绣罗制成的华丽裙子,歌声中充满娇柔,与前面的朴素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则以紧急的官府文书和马蹄声,暗示了外界对这个宁静乡村的影响,或许预示着某种变化即将到来,增加了诗歌的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人家自然环境、日常生活、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乡村生活的独特风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微妙反映,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赠刘尊德善琴工画

刘郎善琴如雍门,万感毕赴指下弦。

和如威凤鸣若木,阊阖荡荡开晴天。

怨如玄猿啸遥夜,酸风孤马行穷边。

刘郎善画如郑虔,落笔飞雨大化悬。

豪鹰秋翻代北月,饥雁暮下江南烟。

悲厓哀壑远萧瑟,断芦短荻寒芊绵。

洞庭广野神忽动,秋风六合心高骞。

九成韶钧梦舜日,万骑羽猎思秦川。

惜哉流落世未识,酒酣自赏诗千篇。

呜呼明时才艺衮衮班集贤,安得有力贡之至尊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铁仲坚宣差所藏罗稚川烟村图

荒村漠漠烟连山,谁家野店两树间。

青帘稍出树梢外,秋风败叶寒班班。

路通白石流水乱,长桥缥缈依山涧。

渔姑得酒归意速,携稚渡桥如落雁。

寒藤老木又一川,罾船方馔罾斜悬。

有鱼有酒复有客,风致何必能诗篇。

乱鸦几点天疑暮,欲泊未泊环高树。

小舟七八散前滩,或倚长篙收钓具。

君不见鸱夷一舸游五湖,子陵羊裘钓桐庐,安知若人非其徒?

形式: 古风

庐陵十景同萧克有孚有诸公作(其一)神冈晚桥

两江秋波燕尾岐,千嶂春木凤翅齐。

道人结船布江面,行者如蚁东复西。

峦头烟起樵子急,林杪磬发山僧归。

庵中老僧危坐稳,付与万古看斜晖。

形式: 古风

庐陵十景同萧克有孚有诸公作(其二)螺峰残雪

城东青山女儿眉,天寒变作沧浪髭。

晴风忽放寸碧出,乱白犹在苍松枝。

暾光日射分众色,断缬碎锦春离离。

道人看山踏泥去,日暮拾得金螺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