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梅

岩寺报梅开,可是知时节。

映竹已萧疏,临流复清绝。

正须幽士赏,莫纵狂僧折。

山寒云雾深,日暮更飞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山中的寺庙传来梅花开放的消息,是否预示着时令的到来。
梅花映照在稀疏的竹林中,倒影在清澈的溪流旁显得格外清冷孤绝。
正应该让隐居的文人欣赏这美景,不要让狂放的僧人随意折损花朵。
山间的寒气加重,云雾缭绕更深,傍晚时分又飘起了雪花。

注释

岩寺:山中的寺庙。
报梅开:传来梅花开放的消息。
可是:是否。
知时节:预示着时令的到来。
映竹:映照在竹林中。
已:已经。
萧疏:稀疏。
临流:倒影在溪流旁。
复:又。
清绝:格外清冷孤绝。
幽士:隐居的文人。
赏:欣赏。
莫纵:不要让。
狂僧:狂放的僧人。
折:折损。
山寒:山间的寒气。
云雾深:云雾缭绕更深。
日暮:傍晚时分。
飞雪:飘起了雪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寺早春景象,诗人通过对梅花开放与否的观察,表达了对时节流转的感悟。开篇“岩寺报梅开,可是知时节”两句,以梅花作为季节更替的信号,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细微变化的敏锐洞察。

接下来的“映竹已萧疏,临流复清绝”四字,通过对竹影和溪水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意境。这里,“萧疏”形容梅花在寒风中开放而显得稀疏,“清绝”则表达了溪水在静谧环境中的澄净无比。

“正须幽士赏,莫纵狂僧折”两句,则引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鉴赏角度。这里所谓的“幽士”,指的是隐居山林、有深刻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人,他们能够真正欣赏这份清寂与纯净。而“狂僧折”则可能暗示了一种对自然力的不敬或破坏,诗人在此提醒着要保护这种美好。

最后,“山寒云雾深,日暮更飞雪”两句,以深远的山林和即将到来的夜晚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与季节变迁的氛围。这里,“山寒云雾深”描绘了山寺所处环境的清冷与朦胧,而“日暮更飞雪”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冬末或春初的景象,增添了一份苍凉和静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季节以及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怀。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面山堂

青山不远人,人自与山远。

好事或致之,来赴不待挽。

夫君有丘壑,于此兴不浅。

昔为谷口郑,今是竹林阮。

雌黄不挂口,青白常在眼。

官居真吏隐,衙鼓自早晚。

常令远趍走,俗冗尽除刬。

朝夕面苍翠,无事日把盏。

填门气象豪,入户云烟满。

诗成足风味,醉墨自舒卷。

我获一日雅,甚爱王戎简。

傥无绝交书,定过嵇中散。

形式: 古风

食石鳞

异时柳柳州,谪居食虾蟆。

人情尚随俗,此道谁疵瑕。

穷工见文字,制作排淫哇。

作诗报昌黎,想当剧雄誇。

集中此篇亡,恨不穷天葩。

人生一饱止,何事须鱼虾。

我乡实西北,柯山偶藏家。

土人重石鳞,充馔蔑有加。

商论及品次,众口时纷拿。

朝来有分甘,珍味到齿牙。

笼粒坐剥雪,壶浆荐流霞。

此物亦易致,我饥其有涯。

儿童还可笑,远岸去携叉。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哭驾部舅

外门推望郎,天启眉干白。

揭揭廊庙器,仕道无枉尺。

仁义允蹈之,言行可法则。

优为君子儒,彬彬见文质。

伊川有夫子,四海尊学术。

燕申乡里化,语默世不识。

公时列高弟,见独蚤入室。

从容为邦问,领略济时策。

海涵而地负,光辉日充实。

向来坐省中,能事已籍籍。

出入群公间,持论颇正色。

皦皦活国心,周召可辈伯。

朝廷公议丧,牛李计方得。

道大固不容,青蝇工点璧。

知难襆被去,回首帝阍隔。

嗟嗟已衰俗,弗俾蒙其泽。

出把使者节,顾未远亲侧。

荣耀老莱衣,孝心惟惕惕。

温寻故时学,委蛇山水国。

澄清足暇裕,荐延颇推择。

宛彼南阳族,食指居数百。

衣冠日零替,贫有未葬骨。

嘅然斥馀赀,黄壤即安宅。

于公已高门,叔敖有阴德。

敌马祸中原,南迁例奔迫。

故林无巢归,瓦砾漫阡陌。

艰难更道路,扶病亲药石。

肩舆岂久堪,命数奄兹厄。

铭旌瘴烟里,过者为悽恻。

无儿但有孙,尚可付窀穸。

坟墓五千里,河洛兵未息。

招魂动楚些,路远迷南北。

鲰生愧无似,忘年樽俎客。

提携在斯文,恨不借羽翮。

去春失所恃,钜痛摧肝膈。

衔哀赴丧所,寸步且如棘。

犹期见渭阳,慰我孤苦极。

伤心舍我去,泪落满裀席。

遥知凛生气,千古犹不没。

夜中梦见之,话言及畴昔。

谓公犹在世,眼明失心疾。

山风忽惊起,月朗清露滴。

形式: 古风

家君为张丈明叔段丈处厚作诗集序小子赞之

二老学而穷,超然以诗鸣。

雍容三百篇,一一韶与韺。

挺特汜水诗,彊梁与古争。

寂寥会隐篇,澹荡遗心营。

珠玑沦瓦砾,有时应夜明。

过者剧千万,岂无一不盲。

我父实久要,早以文会并。

兹来唱无和,樽酒怀平生。

遗篇乃见属,悼往泯厥声。

歘然奋长笔,摭实无过情。

而今且谁托,两族俱凋零。

从古作者意,所务非近程。

徐观百年内,污世曷足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