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九)

双城夹峙万山围,旧号虽存旧址非。

孤木地旁秋草没,降蕃指点尚依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古城的沧桑变迁,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变迁。

首句“双城夹峙万山围”,以壮阔的景象开篇,双城相对,群山环绕,营造出一种雄浑的边塞氛围。然而,接下来的“旧号虽存旧址非”一句,笔锋一转,揭示了古城的现状——尽管名称依旧,但实际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孤木地旁秋草没”进一步描绘了古城周围的荒凉景象,一棵孤独的树木在废墟旁生长,四周被秋草覆盖,形象地表现了古城的衰败与荒芜。而“降蕃指点尚依稀”则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即有人在指点着古城的遗迹,虽然痕迹已不甚清晰,但仍能感受到人们对历史的追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鲁木齐古城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光,更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类文明的兴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二十)

峻坂连连迭七层,层层山骨翠崚嶒。

行人只作蚕丛看,却是西番下马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二十一)

断壁苔花十里长,何年雄镇控西羌。

金瓶舍利行人息,筑塔当从阿育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二十二)

惊飙相戒避三泉,人马轻如一叶旋。

记得移营千戍卒,阻风港汊似江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二十三)

开畦不问种花辰,早晚参差各自新。

还忆年前木司马,手栽小盎四时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