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定知秋后别,年年长向社前逢。

行藏自欲追时节,岂是人间不见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翻译

处处都能预感到秋天之后的离别,每年总是在社日之前相遇。
我们的行动和隐退都想要顺应时令的变化,哪里是因为人间不容我们存在呢。

注释

处处:各个地方。
定知:必定知道。
秋后别:秋天过后就要分别。
年年:每年。
社前:社日之前(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行藏:行动和隐退。
追时节:顺应时令。
岂是:哪里是。
人间:人间世。
不见容:不被接纳。

鉴赏

这首诗名为《燕》,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念和对人世间冷暖变化的感慨。

"处处定知秋后别,年年长向社前逢。"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季节更迭、岁月匆匆的氛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往往象征着离别。诗人通过“处处”二字,强调了无论在何处,都能感受到秋意渐浓,意味着与旧友的分别即将到来。而“年年长向社前逢”则表达了每当岁末时分,总会不自觉地走向田野上的社坛,那里曾是人们聚集、庆祝丰收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暗示,每逢佳节,便能遇见旧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相逢也渐渐变得遥不可及。

"行藏自欲追时节,岂是人间不见容。"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珍惜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行藏自欲"表明诗人希望随心所欲地去回忆和追寻那些逝去的时光。然而,"岂是人间不见容"这句话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世俗的眼中,这种对于过去美好的留恋往往被视为不合时宜,甚至可能会遭到冷遇。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和岁末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深沉的主题:面对不断流逝的时间,个体的记忆与情感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寻求一席之地。王安石以其特有的哲思和文学才华,捕捉到了人生中的无常与孤独,同时也传达了对于美好过往不愿忘怀的情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赠外孙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赠安大师

独龙冈北第三峰,逋客归来老更慵。

败屋数椽青缭绕,冷云深处不闻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赠张轩民赞善

潮打空城寂寞回,百年多病独登台。

谁人得似张公子,有底忙时不肯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赠僧

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尝不强颜。

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